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攀倒甑(原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攀倒甑(原亞種)

來自 知識貝殼 的圖片

中文學名:攀倒甑(原亞種)

拉丁學名: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 subsp. Villos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茜草目

科:敗醬科

屬:敗醬屬

種:攀倒甑

攀倒甑(原亞種),為茜草目敗醬科的植物。 [1]

攀倒甑(原亞種)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 (120) 厘米;地下根狀莖長而橫走,偶在地表匍匐生長;莖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僅沿二葉柄相連的側面具縱列倒生短粗伏毛,有時幾無毛。

基生葉叢生,葉片卵形、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10 (-25) 厘米,寬2-5 (-18) 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鈍齒,基部楔形下延,不分裂或大頭羽狀深裂,常有1-2(有3-4)對生裂片,葉柄較葉片稍長;

莖生葉對生,與基生葉同形,或菱狀卵形,先端尾狀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粗齒,上部葉較窄小,常不分裂,上面均鮮綠色或濃綠色,背面綠白色,兩面被糙伏毛或近無毛;

葉柄長1-3厘米,上部葉漸近無柄。由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分枝達5-6級,花序梗密被長粗糙毛或僅二縱列粗糙毛;總苞葉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或線形;

花萼小,萼齒5,淺波狀或淺鈍裂狀,長0.3-0.5毫米,被短糙毛,有時疏生腺毛;花冠鐘形,白色,5深裂,裂片不等形,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0.75-) 1.25-2毫米,寬1.1-1.65 (-1.75) 毫米,蜜囊頂端的裂片常較大,冠筒常比裂片稍長,長1.5-2.25 (-2.6) 毫米,寬1.7-2.3毫米,內面有長柔毛,筒基部一側稍囊腫;

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花柱較雄蕊稍短。瘦果倒卵形,與宿存增大苞片貼生;果苞倒卵形、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圓形,長 (2.8-) 4-5.5 (-6.5) 毫米,寬 (2.5-) 4-5.5 (-8) 毫米,頂端鈍圓,不分裂或微3裂,基部楔形或鈍,網脈明顯,具主脈2條,極少有3條的,下面中部2主脈內有微糙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攀倒甑(原亞種)產地生境

產台灣、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和四川。生於海拔 (50-) 400-1500 (-2000) 米的山地林下、林緣或灌叢中、草叢中。分布於日本。

攀倒甑(原亞種)本種提示

本種根莖及根有陳腐臭味,為消炎利尿藥,全草藥用與敗醬 P.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 相同。民間常以嫩苗作蔬菜食用,也作豬飼料用。

參考來源

  1. 攀倒甑(原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