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撷一缕乡土文字写岁月(蔡汉顺)

撷一缕乡土文字写岁月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撷一缕乡土文字写岁月中国当代作家蔡汉顺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撷一缕乡土文字写岁月

“万千情事,都关故土” 。这是宜昌作家邓贵环作为新锐散文平台《故园情深》栏目责任编辑,在该栏目刊头发表的一句话。

对于这句话的意思,我曾有过一段时间的肤浅理解。总认为它莫过于是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和回望。但当我研读她的新作《一片冰心》时,才知她不只有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和回望,还隐藏着有更深层次意思的诠释。

邓贵环的这本《一片冰心》散文集,也是一本乡土题材的文学集。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其中《情牵》让人牵肠挂肚;《追念》让人追思怀念;《印记》让人印象深刻;《宝贝》让人如获至宝;《闲情》让人轻松别致;《玩味》让人回味无穷;《所见》让人耳目一新。这洋洋洒洒20万字,绝大多数是她描写家乡和亲人的文字。里面有多义的、唯美的、或者落后的、田园如梦的、或者正在断裂已经消逝的……的各种面相。而她又能将这各种面相的“回望” ,真正发挥“回望”这种拉开距离之后的再观察、再思考,形成了她自己更喜欢类似“生活故事”的说法,这样的说法让我们看到,她既是在讲故事,也是在讲生活;既是在谈事件,也是在谈风俗,而生活和风俗总是多姿多彩的。而对于《一片冰心》这本以乡土为主要题材的文学创作者邓贵环来说,我认为她葆有“多姿多彩”的信念,是她保持创作活力的需要,也是她对乡土经验的尊重。同时,也是她对“万千情事,都关故土” 这句话的更深层次的诠释,更是她这本书值得称道的亮点。

说邓贵环在这本《一片冰心》散文集,对乡土题材的文学创作来说,葆有“多姿多彩”的信念,我并不是空穴来风。

从辑录的文字看,作者的创作题材和内容主要来自娃娃寨。娃娃寨是邓贵环的出生地,在素有“秭归的青藏高原” 之称的磨坪山里,又是磨坪最偏远的地方。但那里有广袤深邃的大山用它贫瘠的土地去承载哺育万物,用它连绵起伏却不乏宽广的胸怀去容纳人们世代的生息。更有作者辛苦慈爱的父母在这片土地里刨食,有威严能干的爷爷在这里修身治家,有儿时的玩伴在这里讨论未来,有朴实的乡亲在这里经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他们在这里欢笑,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这里所有的一切,是《一片冰心》的创作之源,也是她对家乡情感的回望和葆有“多姿多彩”信念的创作之基。

有了作者葆有“多姿多彩”的信念作创作之基,《一片冰心》的这本文集,出生地娃娃寨的有关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也自然就跃然于纸。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也就成了邓贵环浓墨重彩的主要素材。其中书中《我的家在娃娃寨》的侄儿宇,尽管作者给他起了个好名字,希望他长大一定有出息,但在娃娃寨这个偏僻,落后、贫穷的地方,最后落得个“宇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找过女朋友,但因为家庭困难,还住在僻远的山上,最后没有成功。我很遗憾地想,这么一个算得上英俊的青年,如果不出去,一直住在这半山腰,很可能就一辈子娶不上媳妇” 的人生遗憾 。

读邓贵环的这些文字,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在婉惜的同时,我敬重邓贵环敢于实说敢于呼喊的写作手法,她的文字恰如夜空里凄凉的唢呐,余音袅袅,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哀怨,吹奏了一曲娃娃寨上独有的爱之殇,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然而,在邓贵环的笔下,娃娃寨虽然落后、贫穷,但我似乎仿佛闻到了儿时家庭亲情的温馨味,闻到了娃娃寨上山花与朝露拥吻时的芳香,透过时空的隧道看到了娃娃寨一位老人的疲惫身影,但我始终忘不了文中《老屋 老家》那位老人为孙女上学借钱而四处奔波场景的回味:“那一年我们分家,他为了给我们起那座新屋,磨破脚板帮忙背回一砖一瓦。我考上学了没钱去读,他为给我凑学费,夜里在外面借钱,然后披着一身霜露回家。”

我又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望女成凤疼女爱女的良苦用心,这位母亲有泪不轻弹的送女上学场景,又在我的脑海回荡着:“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脸上总有汗水,那是太阳还没出来就起来下地劳作、傍晚才疲惫归家的时候;是每天背回如山一样的一垛猪草的时候,是在烟熏火燎的灶前为一家人煮饭的时候......母亲总在流汗,她很少流过泪水。即使当年她带着我和两个姐姐住在养猪场里衣食无着,她仍咬牙坚持,不吭一声,不流一滴泪;我离开她去外地上学,哭哭啼啼不愿离开她,她非但没哭,还训斥我说出去读书是多好的事情,有啥好哭的。而现在,在我的面前,她却动不动就流泪”。

你或许觉得,邓贵环上述的这些文字读起来多么令人心头很重,但我认为那是她亲身经历和处境使然,她那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仰天长叹,刻骨名心的文字确实打动了我,我儿时求学之路与她有了共同的遭遇,那时的我初中毕业升高中时,我考入了揭阳一中,是全村唯一一名能上县城名校就读的学生,但因父亲长期卧病,家庭经济相当困难而被迫中止学业,只得望学而兴叹,最终成为田里巴人,遗憾终身。

而邓贵环确是个幸运的人,她与我不同,她有这么一对好父母生就她一副上进懂事的血肉之躯,有这么一位好爷爷让她有足够的勇气去仰望山巅,有家乡的灵山秀水丰膄物产,让她有足够的耐力去翻越山顶,她才能离开了深情眷恋的故土到外地求学,靠读书改变命运,最后成为秭归县城的一名高级教师,圆了她儿时想当一名教师的梦。像她这种用真情流露对生活故事的再回望创作笔法,实在值得称值。

而更加值得称值的是她把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记忆,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用舒缓详密的乡土语言,在她教书育人的岗位和培养女儿成才的这些方面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叹服。

《高山柳》里,“站在两株柳树身边,我突然想到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话。若没有那位校长栽下的这几棵树,一路走来的学校去哪里寻找灵魂呢?若没有这几棵树,母校那生生不息的历史谁来见证呢?若没有这几棵树,走出去的那些人的记忆又靠什么维系呢?若没有这几棵树,人们依依怀想的情怀又该如何寄托呢?” 。

邓贵环的这段文字,就是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经典写法,里面采用的“若没有” 几个排比句,道出了作者对母校的挚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也看出了她是一个常思木本水源深懂感恩的人。因而,无论她在秭归实验中学仼班主任,还是她在接受组织的派遣,远离家人到磨坪乡去支教,她都一如既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勤勉工作,她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多年来坚持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 ,她善于言传身教,经常告诉学生写作的方法,“比如我曾经热情讲述我的童年生活,我倾注了怀念和祝福情到的亲情,对面临厄运的村庄发自内心的担忧” 等等,让学生们领悟文学的要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化智识。她深知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就是花朵。老师是心里种着花草的平凡人,必然也拥怀天地。于是她不焦不躁,不疾不徐,将她拥有的所有善意坦露出来,从容美好。也必有人怀着满腔的善意,为她的一方天地洒水锄苗锄虫,全呈现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态来。

邓贵环就是这样一个心里种着花草而且懂得感恩的平凡人。在教书育人这方面,她用三尺讲台培育万千桃李,一支粉笔书写人间春秋。其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她高级教师的这个职称确实当之无愧。

在培养女儿成才方面,读她写给女儿的那些深情款款的文字,我找到了答案。“走进厨房,我看到女儿为我盛好的一大碗饭,那是用昨天晚上吃剩下的瘦肉丝和酸菜土豆丝混合在一起炒的,很香。我早上也没有吃早饭,上班的时候感觉很饿,但是我想到女儿会比我更饿,也就不觉得饿了,只想早点回家做好饭给她吃。没想到她已经做好,在等我了。”——《我的小棉袄》。 “她已经给我准备好了一只小板凳,还有一双拖鞋。她让我坐下,然后慢慢地为我脱去鞋和袜子,然后慢慢地把我的脚放进她试好水温的盆里。在那一瞬间,小时候妈妈给我洗脚的感觉一下子回来了,此时的我仿佛正沐浴在母亲浓浓的疼爱里!我的每一寸肌肤和所有粗粗细细的血管,我的敏感的神经和游弋在恍惚中的意志,都被这样的浓情蜜意包围着,此时的我,真的很幸福!而给我这样幸福体验的,是我九岁的女儿!”——《幸福》

女儿是她生命的延续,在作者关于女儿的文字里,处处可以抚摸到一个母亲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孩子小时候经历的种种危险是对这个母亲心灵的一次次劫难,身体受苦的是孩子,内心煎熬的是母亲。母亲的这份煎熬,透过文字直逼过来,让读者跟着一起担忧;孩子得到上帝的眷顾脱离危险,母亲心头的巨石落地,她的文字瞬时变得轻松灵动,读者也跟着长吁一口气,放下心来。孩子活泼健康地长大了,求学和成长之路处处有鲜花和掌声,如今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了,母亲的文字里又充满着喜悦和骄傲,简直溢于言表了。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动人的爱,如大海深沉的蓝色,温柔深厚,让人沉醉。

其实细致说来,闪烁在这本文集故事里的,还有羞怯的粉,赤诚的金,成熟的紫,炫目的橙等多种色彩,简直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但侄儿宇的人生遗憾,父母爷爷等亲人的疼爱,教书育人、女儿培养的骄人成绩,是各种色彩的主调。所有这些色彩的文字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爱,是作者对故土文字真挚的爱,对家乡生活故事的再回望、再观察、再思考。是对乡土文学经验的尊重,更是当今乡土文学创作的又一亮点,值得欣赏

读《一片冰心》的这本散文集,我仿佛看到作者邓贵环在撷一缕乡土文字写岁月,她的文字引起我的共鸣。[1]

作者简介

蔡汉顺,广东省揭阳市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