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撑开生命的伞(刘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撑开生命的伞》中国当代作家刘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撑开生命的伞

一个乡村孩子的生命记忆,总是与纷纷扬扬漫天飘摇的雨丝纠结在一起。

第一天走进那所木质结构的、又寒碜又破败的乡村小学,背着一个不知妈妈曾经缝补过多少次的草绿色军用挎包,那曾经的绿色已在妈妈的指缝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仿佛我那遗失在荒烟蔓草间的下落不明的童年时光。第一次背着小书包,莫名的兴奋异常,有憧憬,有迷茫。操场上阴沉沉的,孩子们在不停地追逐、嬉闹;弥漫的尘土在喧哗中升腾、跌落。天空中层层灰暗的乌云款款移动,起风了,操场边的一排排垂柳在阵阵拂动,像少女飘逸的秀发。叮呤呤叮呤呤,柳树上吊着的半截废钢管发出急促的响声,一声紧似一声,同学们蜂拥进教室,空旷的操场上顿时沉寂下来。

这时有雨点从天空落下,先是稀疏地打在瓦楞上,接着就密集而急促起来,雨点密密匝匝地落在操场的泥土上,一层淡蓝色的雾岚浮动起来,但很快又消失殆尽。瓦檐上流下了檐水,哗啦啦地跌落,雨水混合着泥土从残破的窗户溅进来,溅在脸上、课桌上,凉凉的雨滴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同学们将废弃的木板、扫帚、脸盆、旧报纸纷纷贴上窗户。一阵忙乱过后,雨声渐渐变得缠绵起来,淅淅沥沥。

我的人生第一课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故事中开始的。老师说,从前有个人出门在外,路上忽遇大雨,身上没带雨伞,前不着村,后不挨店,雨水就直截从头上浇淋而下,沿着耳根、脖颈、哗哗地流。他后悔不迭当初忘带雨伞出门。一场大雨将他淋病了,瘫软在异乡的旅店。因不识字,他便请人写信往家里捎,写信之人也是个二百五,信中写道:若有命(伞)带命(伞)来,无命(伞)带钱来买命(伞)。家人以为他遭遇不测,一家老小哭慌作一团。这是个并不精彩的故事,但已足够老师借题发挥。为了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免遭风雨的吹打,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为生命撑开一把美丽的雨伞。

雨脚已住。风声已歇。檐水一直淅淅沥沥。

小时候,父亲常告诫我们,出门看天,进门看脸。进门看脸,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学会察言观色,不能太木讷;出门看天,是说我们家乡的天气变幻莫测,天凉了,要添加衣服,若天要下雨,则要未雨绸缪,准备好雨伞。我的故乡小镇地处贵州西部山区,毗邻云南宣威,经年雨水丰沛,植被茂盛。千百年来,贵州留给外人的印象总是一片蛮荒,“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一个穷山恶水的鬼地方。时代的巨轮一阵阵碾过之后,贫穷落后的巨瘤已经切除,而“天无三日晴”的阴霾则长久地笼罩在人们的心灵,挥之不去;丰沛的雨水也将长久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包括那山崖上的巨石也永远是湿漉漉的,长满了青苔。

长大后,我决绝地离开故乡,漂泊在异乡的街头,求索挣扎、海誓山盟、孤独而疯狂。一切之后,在每个清晨的街头或是落雨的黄昏,浮上脑际的永远是那飘荡的雨丝,它遥遥地斜洒过来,仿佛那雨霏已贴上面颊,于是内心一阵冰凉。[1]

作者简介

刘涛:曾用名文刀、刘礼由,上世纪70年代生于贵州盘县(现盘州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