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摩诃俱絺尊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摩诃俱絺尊者唐代婺州金华山高僧俱胝和尚。尊者属洪州南岳怀让之系统。常诵《俱胝观音咒》,世人遂称之为“俱胝”。尝止于婺州金华(今属浙江),后因无以答复实际尼之质问,遂起勇猛精进之心。未久,大梅法常之法嗣天龙禅师到庵,尊者乃迎礼陈其事,天龙一指而示之,尊者当下开悟。其后逢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尊者皆一指以答之,除此别无提倡,世称“俱胝一指”、“一指禅”,尊者于入寂前,尝谓:“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法相所现为安然静坐,右手握法器,左手枕经册,翘眉亮目,体态健朗,神态刚中带柔,极为宽厚。 [1]

  • 中文名 ;摩诃俱絺尊者
  • 别 名 ;俱胝和尚

摩诃俱脪尊者

尊者属洪州南岳怀让之系统。常诵俱胝(准胝)观音呪,世人遂之为俱胝。尝止于浙江婺州金华,后因无以答复实际尼之质问,遂起勇猛精进之心。未久,大梅法常之法嗣天龙禅师到庵,尊者乃迎礼陈其事,天龙一指而示之,尊者当下开悟。其后逢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尊者皆一指以答之,除此别无提倡,世称"俱胝一指"、"一指禅",尊者于入寂前,尝谓: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景德传灯录》卷十、《无门关》第三则等皆载有其事。

生平

摩诃俱脪尊者,又称作摩诃卢、拘瑟耻罗。他生来迟钝,思维缓慢,为不能领悟佛法而苦恼,后来佛祖感念他心意诚恳,特意点拨,使他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智者。在古印度多摩维国都城外有一座寺院,里面居住着五百僧人,摩诃卢便是其中之一。摩诃卢虽然与其他僧人一样每天读经修道,但是由于生来迟钝,一点进步也没有。开始的时候,众人还经常轮流教他学经,后来见他依然没有起色,索性不再搭理他。寺里的主事嫌他悟性太差,不准许他参加法会,而指派他看守寺门、清扫庭院,做些别人瞧不起的杂活。

一天,崇信佛教的国王在宫中设斋饭供养僧众,大家兴高采烈地前去赴会,唯独摩诃卢被指派留在寺里看门,不得参加。在别人都走了之后,摩诃卢心里非常失落,自忖道:“我生来迟钝,被人瞧不起,不如一死了之。”于是他找了根绳子,来到后园的大树下准备自缢。他忽然见到佛祖来到自己的面前,大吃一惊,慌忙跪伏在地上。佛祖对他说:“你前世是个很有智慧的僧人,但吝惜自己的知识,不愿传授他人,所以今生受罚,头脑特别愚钝。你要时时激励自己,通过勤奋修持免除自己的罪过,不可以自暴自弃,永远沉沦下去。”

摩诃卢听后恍然开悟,他立刻消除心中的杂念,闭目入定,不一会头脑就变得聪慧无比。等他睁开眼睛看时,佛祖早已离去,摩诃卢拜谢完毕,径直奔皇宫而来。进到里面,他也不理会别人惊讶的目光,一屁股坐到宴席的首位。国王不知就里,以为他一定是以为得道高僧,所以对他招待得特别殷勤。吃过斋饭,国王又将他请到法坛,让他为自己和大臣讲授佛经。僧众们都以为摩诃卢闯了大祸,各个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哪知道,摩诃卢一开口,声如震雷,整个会场都发出悦耳的共鸣。他的语意精深,音调优美,言词像清泉一样汩汩流淌,大家听了心中充满喜悦。

在摩诃卢的感召下,五百僧人放弃了骄傲之心,开始奔波各地,为百姓讲经布道;而多摩维国的国王和群臣百官也勤勉研习佛法,最终获得了须陀洹果(佛教最初果位)。摩诃卢由一名烧火僧一跃变成佛教的大成就者,受到世间众生的爱戴。[2]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安然静坐,右手握法器,左手枕经册,翘眉亮目,体态健朗,神态刚中带柔,极为宽厚。尊者法相庄严,志坚心诚,善思多智,修行悟道。

禅诗

黄鹤楼头望长江,天地远近皆渺茫, 人生百年亦如此,逆水行舟赖刚强。

偈解

黄鹤楼上登高远眺,天下万物看起来都很渺茫。逆水行船需要坚强的意志,人一辈子都是这样。

得此偈者,身处逆境,而且已有退缩之心。须知要过此逆境,须得有刚强的意志,切不可软弱、退缩,这才是化解困厄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