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揉谷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揉谷镇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地处杨陵区西南部。东接李台街道,南隔渭河与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眉县相望,西与宝鸡市扶风县绛帐镇接壤,北靠五泉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千米 ,总面积36.11平方千米。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揉谷镇姜嫄村,便是姜嫄的出生地。

截至2020年6月,揉谷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揉谷镇户籍人口39821人 。2011年,揉谷镇总人口37039人,农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1]

概况

杨陵区辖镇。位于区境西南部,地处渭河之滨。东接李台街道,南临渭河,西与扶风县接壤,北靠五泉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7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48千米,总面积36.11平方千米。总人口35876人(2017)。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揉谷村。属渭惠渠和渭高干灌区。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和西宝中线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姜塬遗址和尚德遗址。

沿革

1958年为揉谷管理区,1961年设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辖区位于扶风县东南部,东接杨陵农科城,南跨渭河,距县城23千米,面积40.9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揉谷、陵东、陵角、张中、陵湾、锄张、新集、权家寨、太子藏、姜塬、秦丰、白龙、田西、田东、石家、法禧、尚德17个行政村。

2008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咸阳市杨陵区管辖;12月26日,揉谷乡正式划归杨陵区。2011年7月,撤销揉谷乡,设立揉谷镇;辖1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2015年,撤销揉谷村,设立揉谷社区,管辖范围为原揉谷村及揉谷中心社区;调整后,揉谷镇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

行政村

揉谷村、田东村、陵东村、陵湾村、除张村、新集村、权家寨村、太子藏村、姜原村、秦丰村、白龙村、田西村、石家村、法禧村、尚德村、光明村(备注:排名不分前后)16个行政村。[2]

地名由来

揉谷名的来历有二:其一传过去相传汉武帝巡视路过此地,见地里的谷子长的很好,便随手掐了一穗谷子,用手揉开,看看谷子颗粒的情况,由于是皇帝关注,此处就被叫做揉谷,一直流传下来。

其二传后稷曾在此地"揉谷",也就是用手把谷子的谷粒揉出.从些此地便称揉谷.

揉谷镇有个姜塬村,是周族圣母姜塬的出生地,五十年代曾在此发现过邰国石碑。《诗经》记载的《生民》故事便发生于此村。唐朝以前该村有一规模巨大的圣母庙,安禄山叛乱时遭回人烧毁,现留石碑记载,清代曾予以修复,解放后成为学校,文革中又遭破坏。

地理位置

地处关中平原,渭河穿境而过,属于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优越。盛产多种温带水果,有苹果、弥胡桃、葡萄、西瓜、梨、桃李、杏等水果。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和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中国重要农业发祥地之一。附近有著名的高等学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为当地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境内有陇海线、西宝高速、西宝中线、郑西客运专线宝鸡段多条交通要道,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距西安约85公里,距宝鸡约88公里,距咸阳约62公里。

发展现状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依托杨凌农业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洋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达到800余亩,洋葱畅销省内外,揉谷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洋葱之乡",其中白龙村、秦丰村、石家村、田东村种植面积最大。同时,乡上多方争取资金8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整修乡间道路40公里,实施了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全镇三横四纵的主干路全面贯通,农业水利设施一应俱全,新型现代化农业生产路初步形成。另外,具有潜力的奶畜养殖、建材加工、劳务输出也正在蓬勃兴起。

揉谷镇有可以和周至县相媲美的弥胡桃产业地,更有"中华红皮洋葱之乡"的美称,揉谷镇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姜嫄腹地,后稷之根所在。划归杨凌示范区后的揉谷正以满怀的热情与周到的服务,喜迎八方来客。

新集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在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大力开展以葡萄和葡萄育苗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中棚337座,发展葡萄种植。2010年仅葡萄种植和葡萄育苗两项收入达1160多万元,人均3000元以上,群众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

揉谷镇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姜嫄腹地,后稷之根所在。划归杨凌后的揉谷正以满怀的热情与周到的服务,喜迎八方来客。[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