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捋霉(何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捋霉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捋霉》中国当代作家何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捋霉

进入头伏,谷黍高梁开始抽穗。如果三天两曰下场淋头雨,这几样庄稼就像有人拽着长,“噌噌”拨节,穗儿齐整整挺出来。小时候,我们并不关心庄稼的长势,只注意这几样庄稼地里霉长的怎么样。

说起霉,这里有必要作一解释:种子受潮后,种到地里,虽能长成苗,可出头(谷子除外)后并没有穗子,而是叶子里包了根白色的质地似现磨菇般的寸把长的棒棒。剥掉叶皮,就是可口的食物。嚼着筋道,味似煮熟的长山芋。等不了几天,白棒从叶子里伸出头,里边变黑,变面,只包着层白皮,就没味了。

儿时的我和伙伴们每到这一季节,天天游走于田间地头,窜入黍子地里捋霉,只吃得满嘴乌黑,脸似包公。高梁霉又粗又长,吃起来不及黍子霉,我们从不早捋。等到长成白皮包黑面时,伙伴们捋出来,作为玩物,到处涂抹。墙上画山水、地面描人影。有时,互相涂脸,一群蔚迟恭、张飞出现在村中,大人们见状,笑得前仰后合。

谷子的霉是结在穗子上的,比谷粒稍大些,密密排列着,无从下囗。那可是我们的好玩具。伙伴们拔了谷苗,除去叶儿,就是《水浒》中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的狼牙棒。大伙儿分成两队,手持“狼牙棒”对阵,互相叫骂一顿,撕杀起来。只打得天昏地暗,霉穗儿在头顶脸上开了花,黑面儿盖满头脸,个个成了“包黑头”。一场打斗过去,地上满是残谷苗瘪霉穗。饲养员杨大伯嘴里连说着“可惜可惜”,弯下腰捡起来,喂他的大黄牛去。

那一年,为了捋到霉,还和杨大伯斗智斗勇呢!

记得杨大伯在村西沟湾里有一亩自留地,黍子长势茂盛。等出齐穗,足有五尺多高。那地里霉特多,一株株高挺着身子,包霉的叶儿伸在沉甸甸的黍穗上头,迎风幌动,让我们看了眼热心跳。可杨大伯似乎看出我们的动向,天天拉着队里的牛在黍子地周围放牧,从不离开。这可急坏小伙伴,大家聚到一块想办法。

杨大伯闲时经常给我们说书,《水浒》里的故事人物全熟悉。我们把聚会的场所村西边老榆树下,取名“聚义厅”。十多个伙伴各有名号,“晁天王”张小毛,长得身高体大,是孩子王。他说:“我们干粹乘杨大伯不注意,穿沟进入黍地,捋霉不就是了。再等下去,几天后霉长出包了的叶子,就没味了。”外号“黑旋风”的杨平贵,抬腿就走,边走边说:“咱们还怕他杨老汉不成,看我进到地里捋了霉,能把我怎么样?”我外号“智多星”,摇了摇自做的鸡毛扇子,忙上前一把拉住杨平贵,说:“不急,等我略施小计,调那老汉就是。”大伙儿围住我,问怎么个法儿。我说:“杨大伯最喜欢的就是队里的大黄牛了,我们何不在它身上做点手脚?”张小毛等不急了,呼喝着让我快说。我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大伙点头称是。

午饭过后,名为“鼓上蚤”的高发旦偷偷摸进饲养院,拉了队里的大黄牛向村东沟里走去。起了晌,张小毛领了大伙猫了腰借着小沟大树作掩护,向西沟口杨大伯的黍地窜去。边走边告诉大家,进地捋霉千万不可豁坏地里的黍子。我站在饲养院大门外,等待杨大伯。

不一会,杨大伯急勿勿出现在大门边,絮叨着,“拴得紧紧的,怎么就溜缰了。这大黄牛,跑那儿了?”他在门前打转转,不知朝那个方向找。我走上前假悻悻地说:“大黄牛跑了,您跟着蹄印找呀!”杨大伯低下头四处看看,饲养院门口到处都是牛蹄印,难已分辨。他站在原地四处张望。我忙跑到拴大黄牛的圈边,装模作样看了一会,走到饲养院门前,左瞧右看,指着一个蹄印,对杨大伯说:“您看,这个蹄印就是大黄牛踩下的。咱们随着它找去。”杨大伯好像心里有了底,对我说:“好吧!你孩子家眼尖,看好蹄印,带路。”我暗自高兴,假悻悻弯了腰,装出认真细心的样子,迈动双腿拐弯摸角向大东沟走去。我盘算着伙伴们捋霉的时间差不多了,才把杨大伯领到藏牛的地方。杨大伯飞跑到大黄牛近前,握紧缰绳,二话没说,拉了牛朝西沟走去。

等杨大伯走远,高发旦从沟的深处窜出来。我们俩相互对视,会意地笑了。我拉了他的手,边走边说:“到聚义厅,分霉去。”

傍晚,父亲下地回来,正好遇上杨大伯。他伸出拇指,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了不起!父亲高兴的直点头,可藏在大树边的我好不自在,脸红到耳根。

[1]

作者简介

何方,原名宋福恒,内 蒙古凉城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