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振文镇,地处鉴江下游,是广东省吴川市辖镇,面积58.2平方千米(2017年),辖16个管区,一个居委会,204条自然村,镇政府所在地振文圩,距吴川市中心约10公里。镇内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西南面有广湛公路经过。2005年,吴川市被评为“中国羽绒之乡”,振文镇是主要的羽绒产业区之一。该镇总人口107136人(2017年)。[1]

中文名: 振文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吴川市

地理位置: 吴川市北部

面 积: 58.2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数量: 107136人(2017年)

目录

乡镇经济

该镇地处鉴江下游平原,土壤肥沃,农作物年可三熟,农业基础比较稳固。是吴川市粮油主要产区,同时又是有名的花生高产区,大蒜是冬季北运的主要经济作物,发展了各种北运蔬菜产业。乡镇企业是该镇一大优势,产品主要有建材、橡塑制品、炮竹、木器制品、酿酒、羽绒等,水口渡管区为全镇乡镇企业集中地,废胶加工业繁荣,该镇羽绒业很发达。

2013生产总值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努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

1、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既要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又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产业布局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凝神聚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羽绒、橡胶再生、酿酒、废旧物资回收等产业,促进在布局上集中、生产上配套、销售上联合、技术上协作,着力建设产业特色更优、科技含量更高、配套能力更强的产业集群。按照“培养发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思路,加快民营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以上。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实效,继续抓好招商引资“飞地”政策。发挥我镇外出经商人员多的优势,深化“回归工程”,吸引更多企业家感情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要因势利导,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为企业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助企业发展。要全心全意搞好服务,做到每个项目都有干部跟踪服务。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用工难、融资难等困难和问题,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动工、动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做大。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化,努力夯实“三农”基础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确保夏粮和农业的丰收,抓好无公害蔬菜、优质高产水稻、花生、甜玉米等特色农业种植。加快建设“二带、五基”,即经济作物带、农业产业带及五个基地的建设,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罗非鱼、生猪和肉鸡为主的养殖业。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扎实做好农村基础工作,认真执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工作的战斗力和凝集力。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加强农村治安和维稳工作,建设廉洁村庄。组织清查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承包合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3、全面推进生态文明镇村创建工作。按照“提升规划、完善功能、打造亮点、彰显特色、加快建设”的思路,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创建幸福村居,打造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乡村。全面落实湛江市创建生态文明区城镇村五年行动计划,我镇作为吴川市实施“十镇百村”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的第一批,年内要建成湛江市生态文明镇,同时创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30条。

村委会

振文镇下属16个村委会,分别是:

泗岸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西南部,北接樟铺镇,西接黄坡、塘缀镇。村委会下辖19条自然村,总住户2310户,人口9380人,耕地面积4135亩,土地肥沃,自流排灌,主要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是振文镇粮食产区。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不断提高,泗岸19条自然村水泥硬底化公路已全部贯通,村民出入交通方便。近年来全村委会已有40%人到广州、佛山、深圳等地务工经商,主要搞废品回收、建筑行业等,其中经济发达最快的村庄有上屯兴村、教岭村、下坡村、下屯兴村等,他们各村村道已搞好了路灯照明,建设好了文化大楼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泗岸村委会在外出务工经商的老板大力支持下,各村的村容村貌起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治安稳定,公路设施、供电、邮政、电信、供水等各方面不断完善,村委会环村公路路灯工程于2007年底全部完成,为泗岸夜景增添了光彩,二○○八年一月泗岸村委会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村称号。泗岸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小学现有教学大楼六幢共6899平方米,教师宿舍楼四幢2100平方米,在校学生1800多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泗岸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群众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山圩村委会

位于振文镇西部,属丘陵地形,下辖16条自然村,1698户,人口7942人,耕地面积3400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有14条自然村修建了水泥硬底化村道。电话入户率达76%,50%的群众饮上干净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供水、供电、电信等网络不断完善。山圩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内有完全小学三间,在校学生1200多人。现有教学楼3幢,42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3幢,1200平方米。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山圩村委会近年来按“五个好”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根据偏远地区特殊位置,与镇卫生院于1998年联办村卫生所,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大大方便群众。

沙洲村委会

位于振文镇西面,距市区10公里,下辖17条自然村,1886户,8901人,耕地3035亩,樟大线从村边贯穿而过,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90%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4%,96%的群众饮上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群众生活正向小康目标迈进。沙洲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三间,在校学生1800多人,拥有教学楼五幢,共68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三幢,26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雅,为教师育人创造优良条件。沙洲自然村近年投入1000多万元,先后修建环村路、地下排污、文化楼、广场、生态公园、灯光球场等一系列公共设施,二00七年被湛江市评为自然生态文明示范村和最美的村庄。

大桥村委会

位于振文镇南面,与塘尾、吴阳两镇隔江相望,与黄坡镇官江村委会接壤。该村委会下辖11条自然村、1680户、7790人,耕地2421亩。373公路从村中穿过,水陆交通方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辖内大桥批发市场是海鲜的集散地,全市纳税大户汇龙羽绒有限公司位於辖内373线谢村路段。各自然村公路全部硬底化,有湛江市生态文明村3条,吴川市文明村7条,电话入户率96%,100%的群众饮上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群众生活正向小康目标迈进。大桥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辖区有完全小学3间、民办小学1间,在校学生1239人。有教学楼7幢,教师宿舍楼4幢,2779平方。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雅,为教书育人创造了十分优越条件。

罗里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鉴江下游振文南面,下辖15条自然村,1386户,6683人,耕地1870亩,党员95人。彭良公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5%,群众全部饮上干净自来水和实现供电照明,杨屋、梁屋村建成了工业小区,罗里蔬菜基地各种蔬菜供应省内外。罗里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四间,在校学生2369人。拥有教学楼十二幢,2396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五幢,5900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美,为教学育人创造良好条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经济蓬勃发展。

振文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振文镇中心,与振文圩相依,下辖11条自然村,1238户,6182人,耕地1185亩。彭良公路从村边穿过,交通便利。近年来,振文村委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不断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0%,98%的群众饮上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振文村委会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动外出务工经商老板捐资支持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村道硬底化,村中环境绿化美化。建设了文化楼3幢,文化室6个,篮球场2个,创建了吴川市文明村4条。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安全文明小区,社会和谐稳定。

沙尾村委会

邻近振文圩,梅塘公路横穿而过。下辖12条自然村,1545户,7680人,耕地2002亩,樟大线从村边通过,交通便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90%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4%,97%的群众饮上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沙尾安全文明小区被湛江市评为模范小区,独竹村被吴川市评为文明村。沙尾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三间,在校学生900多人。拥有教学楼四幢,共58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二幢,18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美。

山东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区西面,下辖8条自然村,1401户,7070人,耕地1919亩,梅塘公路从村边通过,交通便利。人多地少,村民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大蒜等为主。水土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和养殖各类水产,近年大面积引种美国超甜玉米,还有香蕉种植基地250亩,初具规模养猪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该村委会经济发展和面貌的变化。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4%,97%的群众饮上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山东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完全小学二间,在校学生1530多人。拥有教学楼四幢,共38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二幢,10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郭屋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区西面,下辖9条自然村,1418户,7600人,耕地1792亩,梅塘公路由西南穿过,交通便利。该村委会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4%,96%的群众饮上干净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郭屋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三间,在校学生2500多人。拥有教学楼八幢,共70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六幢,25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育人环境优良。

低垌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区西南面,梅塘公路从村边通过,下辖11条自然村,1521户,6613人。耕地1887.2亩,其中低垌、宁屋村是革命老区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农业经济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5%,96%的群众饮上自来水,供电、供水、通邮等网络不断完善。各个自然村土地肥沃,可自流灌溉。农作物品种优良,是吴川市重要农业产区,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花生、蔬菜、咸瓜、咸菜、香蕉等,其中咸瓜、咸菜、香蕉是特产。不少村民从事废品回收、建筑等行业。民风淳朴,治安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到处呈现繁荣的景象。低垌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有完全小学3间,在校学生1200多人。拥有教学楼4幢,共54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三幢,24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水口渡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区西面,与市区隔江相望。下辖10条自然村,1077户,6339人,耕地405亩。梅塘公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先后兴办了橡胶再生厂、废旧轮胎加工厂和竹器木器加工厂等20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5%,98%的群众饮上干净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水口渡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完全小学1间,在校学生600多人。拥有教学楼两幢,共26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1幢,10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美。

湖塘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区西面,与市区隔江相望。下辖11条自然村,1374户,6730人,耕地1792亩。梅塘公路从村中通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新农村建设给该村委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4%,96%的群众饮上干净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湖塘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两间,在校学生1900多人。拥有教学楼四幢,共5800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二幢,18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雅,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奇艳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西面,与市区隔江相望。下辖11条自然村,1308户,6188人,耕地1635亩,梅塘公路从村边通过,村内硬底化道路四通八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大部分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0%,手机、宽带上网普及率越来越高,60%的群众饮上干净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奇艳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小学一间,在校学生418多人。拥有教学楼一幢,共3000平方米。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优美的育人环境为青少年茁壮成长打下了扎实基础。

农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加伦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鉴江下游,北邻梅塘公路。下辖13条自然村,1006户,4590人,耕地1332亩,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借“四通五改六进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农村经济活力大增,农村面貌也大变样。全村委会各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电话入户率达95%,家家户户都看上有线电视,不少家庭还用上了宽带,100%的群众饮上干净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革命老区勇儿村四面环水,人称“台湾岛”,全村1000多人,出入靠摆渡,交通很不方便。现已建成了一座长85米、宽8米的大桥,解决了交通难题。该村建起一幢三层的文化楼,一个小型足球场,一个篮球场。建成硬底化环村路,装了路灯、道路绿化,07年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加伦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完全小学一间,在校学生580多人。拥有教学楼两幢,共2200平方米;教师宿舍一幢,65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为青少年求学、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江村委会

位于吴川市鉴江西岸,北邻樟铺镇,交通便利。人多地少。村民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农业生产以种植花生,水稻为主。水土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近年大面积引种美国超甜玉米,还有300亩香蕉基地。村委会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辖区有完全小学三间,文化楼2幢,古庙2座,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是革命老区。村委会积极响应市委实施“回归工程”的号召,鼓励外出务工经商老板回乡办企业,现有梅滨酒厂、立新轮胎翻新厂等企业5间。

石碇村委会

位于振文镇西南面。下辖5条自然村,1172户,5890人,耕地2080亩。全村委会4条自然村公路实现水泥硬底化,特别是在上级政府支持下,修通了石碇村至新安村的连心路,交通便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村委会电话入户率达92%,86%的群众饮上干净自来水,100%的群众实现供电照明,除新安外,其余的自然村都开通了有线电视。石碇村委会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辖区有民办小学四间,公办小学一间,在校学生1500多人。拥有教学楼六幢,共9000多平方米;教师宿舍楼五幢,4500多平方。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优美,为教书育人创造优良条件。

历史文化

彭子衡

(1832—1883)即彭玉,吴川市振文镇大寨彭屋村人。广东最早引进使用外国轮船和自造轮船的参与者之一,广东近代海防(军)发展的奠基者及先行者之一,清代一品武官,曾任深圳大鹏九龙协副将,后任琼州督抚(海南军区司令),告授武显将军晋授振威将军。他作战勇敢,让海匪闻风丧胆。彭玉一生仗义疏财,赈济灾民,兴办学校,振文中心小学乃由彭玉捐建的“振文书院”改建而成的。为繁荣家乡经济,彭玉将军捐资开办振文圩,捐资建造通津桥,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交易流通。据《吴川县志》载:彭玉曾数次用火轮船运米回吴川平卖赈灾,救人无数。

乡民作诗颂他,诗云:“出仕将军怀故乡,身经百战卫家邦。新兴书院培桃李,扩建江堤种谷粮。邑里灾年等赈济,洋人盛日竭衙堂。威名赫赫扬中外,应属吴川第一章。”

羽绒之乡

吴川名片之五“羽绒之乡”,吴川的羽绒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2005年2月,国家轻工联合会、中国羽绒行业协会授予吴川市羽绒产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中国羽绒之乡”。

羽绒制造业在吴川并没有传统,但吴川人收旧利废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吴川是全国最具规模的羽绒原毛集散地。上世纪70年代末期,振文镇独竹村一潘姓人和长岐镇高辣村一何姓人,见本地收购有大量鹅毛、鸭毛,便建起了水洗羽绒厂生产羽绒成品,开始了吴川羽绒的传奇故事。

截至2008年,吴川市羽绒产业企业共计405家,其中生产企业105家,配套企业300家,从业人员1.5万人。吴川的羽绒企业主要集中在塘尾街道,产品主要有多种规格的羽绒、水洗羽绒、羽绒服等系列产品,产品除在全国各地销售外,还远销美国、韩日、欧盟等地。2005年塘尾街道被广东省批准为羽绒科技专业镇,2007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羽绒特色产业基地。

视频

吴川市振文镇泗岸下坡锣鼓喧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