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择善而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择善而从

来自 快资讯网 的图片

择善而从 (拼音:zé shàn ér có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述而》。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择善而从 [1]

拼音 zé shàn ér cóng

近义词 见贤思齐取长补短

反义词 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出处 《论语·述而》

注音字母 ㄗㄜˊ ㄕㄢˋ ㄦˊ ㄘㄨㄙˊ

语法结构 偏正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宾语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择善而从"。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在三人同行的当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的,我就选择那个好的,拜他为师,向他学习,不好的就加以改正。

另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间矛盾尖锐,激化,执政大臣魏献子消灭了旧贵族祁氏和羊舌氏,把祁氏的领地分割为七个县,把羊舌氏的土地分割为三个县。然后,选拔委派一些贤能有功于王室的人才,如贾辛、司马乌等人去做县宰,还分给魏戊等人每人一县作为食邑,他与魏献子同姓同宗。

过后,魏献子担心这样做会被别人认为是搞宗派。于是问大夫成鲭:"我分给魏戊一个县的土地,让他去管理,别人会不会说我偏袒?"成鲭说:"这怎么能说是结党营私搞宗派呢?魏戊的为人大家都很清楚,他忠于君王,为人谦逊,能'择善而从之',分给他一个县作食邑是完全应该的。"成鲭又以周武王为例,说明提拔任用官员,只要他德才兼备,无论他与自己亲近还是疏远,都应当一视同仁。只要他能够自觉地用道义约束自己,不知疲倦地教诲别人,能够做到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赏罚分明,能够选择人家的优点而虚心学习……选拔这样的人,就不要担心别人有什么议论。如今你任用贤能之人,影响一定很深远。魏献子遂放心了。故"择善而从"也有时用作"择善而从之"。即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这些优点。

成语寓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而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更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因此想要更完善地发展自身,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使之变为自己特色的东西,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努力生活的人。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运用示例

清·江藩《尔雅小笺自序》:"数年中窃闻师友之绪论,择善而从,皆书姓氏。"

作家·老舍《张自忠·剧中重要人物说明》:"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作家·茅盾《追求》:"不过,话也说得有理,我们应当择善而从。"

作家·高阳《金色昙花》:"因此他左右的红人,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大家各行其是。段祺瑞只是择善而从,很少去问问别人的意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