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拜无厌足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20:29的版本 (add)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视频

语溪舟中与竹垞别 相关视频

浙江海宁:航拍十字交叉潮全过程 "场景壮观"
2019海宁宣传片

拜无厌足王,善男子,你认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愿杀人,亦不想杀人。杀一个人我心里就难过。可是此地众生心恶,多贪嗔痴,多行杀盗淫等损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够摄受,必须绳之于法,方能改邪归正。所以严其刑法,杀人者必须偿命,偷盗者断其手脚,奸淫者割其耳鼻,诈骗者拔其舌。种种酷刑,都是为了使作恶众生远离邪念,除烦恼心,生清净心

原文

  善财得到普眼长者对症下药的教诲,想到前去的路上无厌足王,必定是个贪而无厌的家伙,有什么值得参访呢?又想于善知识的所有教诲,皆应随顺,还是往多罗幢城走去。

  来到城下,城门洞开,守门军士攮臂嗔目,吊眼愣睛,手执钢叉,凶恶万状,十分怯人。善财也不在乎,径直进城去了。

  走进城里,问无厌足王住处,都不敢说出来。有的暗里吐舌,有的避而远之。

  一个心地善良的老者,将善财诱到一边,小声说道:“你小小年纪不想活命了吗?”怎敢直呼大王名讳?要是侍卫听见,你就没命了,这是要杀头的!”只好暗地指示了去王宫的路。

  善财谢过老者,来到王宫,不觉大惊,真有点心惊肉跳。

  那宫门口遍布刑架,架上绑着受刑之人,有被挖目的、有被宰手的、有被截割耳鼻的,还有破肚开肠、剥皮的,分尸的。号叫之声令人发指。善财思量:“此王残忍凶暴,恐非善知识也。”逡巡宫门,不敢进去。

  一卫士见善财在门前徘徊,认定是奸细,推推拉拉扭入宫中,不由善财申辩,直推入宝殿置大王前。

  无厌足王坐于金刚宝座之上,见善财生得鼻正口方,容貌慈和,具三十二相雏形,绝非等闲之辈,更非盗,但仍用惯例口气喝到:“小小童子,不遵王法,谁指使你窥探宫情?同党是谁?”

  善财并不惊慌,沉着答道:“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我已走了一年多,参拜了十多个善知识者。今闻大王善治国事,特来拜访,望大王慈悲教诲于我。”

  大王下座对善财说:“善哉童子,请进后宫。”

  善财想:后宫必定更加凶残,进去是否治罪?但又不敢退出,只有随王进入后宫。一进后宫,却与前殿迥然不同。后宫殿宇宽广安静,琉璃为柱,七宝为座,清香扑鼻,清净雅致。众宝缨络庄严,嫔妃端正善良,乃是转轮圣王气象。

  无厌足王请善财坐于七宝座上。

  说道:“善男子,你认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愿杀人,亦不想杀人。杀一个人我心里就难过。可是此地众生心恶,多贪嗔痴,多行杀盗淫等损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够摄受,必须绳之于法,方能改邪归正。所以严其刑法,杀人者必须偿命,偷盗者断其手脚,奸淫者割其耳鼻,诈骗者拔其舌。种种酷刑,都是为了使作恶众生远离邪念,除烦恼心,生清净心。

  若守法行善,助人为乐者必定表彰。有孤苦老弱者必定扶持,为王者赏罚分明,恶徒惧慑,善士颂扬,才能成清净国土。若我没有清净善心,就不会成就这清净庄严的后宫。我杀戮没有憎恨心,是他们罪所应得。我没有枉杀一人。也没有错罚一人。我一心爱民,疾民之疾,苦民之苦,受人们尊敬助人为乐的善士,我没有漏奖一个。我的国家就是这么治的。这也不敢称‘善’治国事,离‘善’的要求还远。”

  大王又说:“对一个国王就只有这一点,对众生那就太远了。你需要学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请你不怕辛苦,再往南走,在妙光城里有大光王,他的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他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菩萨行,行菩萨道。”

  善财听罢,心领神会,举头见墙上挂着行书字屏,细读其诗曰:

  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剖腹太愁人。

  逡巡引人无生殿,一曲后园桃李春。

  善财叹曰:“真善知识也!”便告辞无厌足王继续南行。[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