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拖沓,汉语词语,拼音tuō tà,不爽利,不简洁;连绵不断的样子。[1]

[]

目录

汉语词汇

释义 [dilatory;laggard] 形容做事拖拉 阻碍和有意拖沓的战术 出处 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一折

例句

1、不爽利;不简洁。 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一折:见一座摧塌了山神古庙堂,我这里思也波量。端的着谁上香,你看那拖拖沓沓乔供养。 明 沈德符《野获编·词曲·邱文庄填词》:邱文庄淹博,本朝鲜俪,而行文拖沓,不为后学所式。 《福惠全书·卷七·钱谷部·比较》:倘一怠缓,转瞬岁寒,必致拖沓开春。 [3] 清朱彝尊《梦粱录》跋:岁辛巳,寓居昭庆僧楼,取而卒读之,嫌其用笔拖沓,不知所裁。 秦牧《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如果在应该简略的地方不加简略,力量平均使用,繁冗拖沓,那种感人的力量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2、连绵不断貌。 明 李东阳《尼山春晓图》诗:濛濛尼山云,忽忽天向晓,依微远峰露,拖沓层城绕。 [2]

成因及应对

形成 1、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最后限期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 2、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 3、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这一个部分写得非常符合大部分有拖沓习惯的中国学生的经历。因为中国学生往往非常聪明,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一点点时间了,也会完成得不错;从而自认为自己最适合这样子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特点 1、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 3、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6、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得自己做不到。 原因 太难,太耗时间,没有相关知识技能,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解决方法 1、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当前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2、抵制与敌意。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作他布置的作业。解决办法:要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受害的是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3、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第二天再做吧。但是往往第二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解决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中国学生的现状。因为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4、自我贬低。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解决办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

参考文献

  1. 拖沓读音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