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拉都希氏赤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都希氏赤蛙
图片来自国立东华大学自然与环境资源学系

拉都希氏赤蛙 分类阶层

Animalia 动物界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Amphibia 两生纲

...Anura 无尾目

....Ranidae 赤蛙科

.....Hylarana 水蛙属

  • 基本资料

学名 Hylarana latouchii (Boulenger, 1899)

地理分布 拉都希氏赤蛙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香港及台湾。

栖地 经常聚集在水池、稻田、沼泽、流动缓慢的沟渠或溪流鸣叫。[1]


物种概述

拉都希氏赤蛙
图片来自国立东华大学自然与环境资源学系

拉都希氏赤蛙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长棒状皱褶突起,所以又称为阔褶蛙。大小约4到6公分,身体平扁,背部红棕色,有一些突起,摸起来有些粗糙。它们可以说是最随遇而安的青蛙了!除了太冷或太干热的日子之外,它们几乎是整年都在繁殖。而且凡是它们可以到达的地方,只要有水,不论是水池、溪流、水沟或路边的积水,它们都能利用。难怪在台湾,从平地到中海拔山区,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几乎整年都在鸣叫,但以春天及秋天较为活跃。

雄蛙仅有内鸣囊,所以叫声听起来低弱、绵长的,好像撒娇,也像在厕所里方便,所以有人笑称它们为拉肚子的青蛙。它们很喜欢凑热闹,常常数十只聚在一起鸣叫求偶,但雄蛙之间靠得太近,难免会发生一些肢体上的冲突。为了增强争夺能力并且能抱紧雌蛙,雄蛙的前臂肌肉特别发达,是天生的健美先生。拉都希氏赤蛙每次产卵350-450粒,卵径约1.3-1.5 mm,动物极灰褐色,植物极黄白色,具有黏性,呈长条状缠绕在水草上,或黏在落叶上;或聚成团状,有时会数十个卵块聚成一大团。蝌蚪背部棕绿色,有深棕色细点;尾鳍发达,尾端尖圆,有细棕点。


声音特征

1.鸣叫时间间隔 3.77±1.632(秒)

2.鸣叫长度 0.726±0.325(秒)

3.主要频率 2198±59.154(Hz)[2]


成体特征:

体型:中型扁平,♂4-5cm,♀5-6cm

拉都希氏赤蛙
图片来自台湾两栖类生态保育网

头部: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短。上唇白色,口角后的两团白色颔腺显著。

背部:红棕色或棕灰色。

体侧:背侧褶发达,中央部分最宽厚,后部则断成小疣粒状。从吻端沿鼻孔、背侧褶下方有黑色纵纹。腹侧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黑斑。

皮肤:粗糙,有许多小颗粒,颗粒上有小白刺。

腹部:光滑,淡黄色。

前肢:短,背面有黑色横纹。指端钝圆,指间无蹼。掌突发达。

后肢:细长,黑色横纹明显。股部内侧有黑色斑点及云斑。趾端略膨大成小吸盘。蹼发达半蹼,有内外跖突。

第二性征:雄蛙体型较小,吻端比较尖,有一对咽侧下内鸣囊。雄性前臂粗壮,上臂基部有不甚明显的黑色臂腺。

相近种类:腹斑蛙皮肤较光滑,身体粗胖。

分布:广泛分布于全岛平地、中低海拔山区,在长有水草的积水池、流动缓慢的沟渠或溪流繁殖,也栖息在都市里面,是适应力很强的一种蛙类。

拉都希氏赤蛙
图片来自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繁殖期:几乎整年都可以进行生殖活动,但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

行为:非繁殖期时,常常出现在步道、马路或住宅附近觅食。繁殖期时,则会成群结伴迁移到水边,躲在草根、石缝或者水草底下鸣叫,叫声听起来是细细绵长的“给ㄟ-”,有如含在嘴里发不出来,听起来很小声。它们很喜欢凑热闹,雄蛙之间靠得很近,而获得雌蛙青睬的雄蛙也会不断地遭到其他雄蛙的骚扰;为了增强争夺能力并能抱紧雌蛙,雄蛙的前臂肌肉特别发达。

卵:卵径约1.3-1.5 mm,动物极灰褐色,植物极黄白色。常一粒黏一粒,呈长条状缠绕在水中植物体上;或聚成团状,有时会数十个卵块聚成一大团。每次产卵350-450粒。

蝌蚪:背部棕绿色,有深棕色细点。尾鳍发达,尾端尖圆,有细棕点。[3]


生态习性

广泛分布于低海拔地区各类型的栖息地,几乎全年都可繁殖,繁殖时会大量聚集在水池、沼泽、缓流的河川或沟渠等地鸣叫及交配。雄蛙鸣叫声为非常特别的“嗯嗯、嗯嗯”。


视频

拉都希氏赤蛙-完整声音档

拉都希氏赤蛙鸣囊-洪惠璟摄-20110721_191951

拉都希氏赤蛙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拉都希氏赤蛙,国立东华大学自然与环境资源学系
  2. 拉都希氏赤蛙,国立东华大学自然与环境资源学系
  3. 拉都希氏赤蛙,台湾两栖类生态保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