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市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市鄉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城西面,全鄉轄海東、海南、吉余、美泉、均良、南堯六個村委會,84個村民小組。壩區平均海拔為2450米,森林面積7419公頃,森林覆蓋率55%,植被保護良好。[1]

簡介

拉市鄉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城西面,鄉政府所在地距離麗江市區8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00°10~100°18′,北緯26°45′~27°19′,全鄉幅員面積為159.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2400米到3860米之間,壩區平均海拔為2450米,森林面積7419公頃,森林覆蓋率55%,植被保護良好。拉市鄉位於玉龍雪山南麓,玉龍縣城西面,東臨黃山鎮,南接太安鄉,西與龍蟠、太安兩鄉相連,北與白沙鄉為界,總面積159.7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海東村離麗江市區8公里,全鄉最高海拔3800米,壩區平均海拔2400米。全鄉轄海東、海南、吉余、美泉、均良、南堯六個村委會,84個村民小組。[2]

鄉鎮概況

拉市鄉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28個自然村84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總人口15640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的94.2%,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5.3%,其中勞動力共有8396人,人口密度為105人/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納西族聚居的農業大鄉。轄區內有雲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拉市鄉屬高原低緯山地季風氣候,是典型的立體氣候,可謂"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總體氣候特點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乾濕季分明,頭年11月至次年5月降雨量100毫米左右,6月至10月曆年降雨量850毫米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95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23.1毫米 ,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歷年最高月(6月)平均溫度17攝氏度,最低(1月)5.5攝氏度,日溫差>12攝氏度,年平均氣溫11.5攝氏度。

文化教育

拉市鄉境內有1所縣級中學,6個村委會各有一所完小.鄉人民政府按照"加快學前教育,打牢小學基礎,提高初中質量"這一方針,強化措施,狠抓農村基礎教育。興辦幼兒教育,新成立了海南、南堯兩所幼兒園,幼兒入園人數從80人增到250人。積極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部小學生免交學雜費,695名小學生免交部分書籍費。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目標,狠抓農村成人教育,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目前我鄉已投入12萬元,建成海南、南堯兩個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基礎建設

2006年,是拉市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群眾實惠最多的一年,全鄉共投入資金450萬元,其中村民集資及投工投勞折資100萬元,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投資131萬元,改造和興建13.6公里水泥村道;投入48萬元,實施了美泉恩宗一、二、三組、海東安下及南堯人畜飲水項目,解決了近250戶農戶、1200餘人的飲水困難問題;投資9萬元,在均良村委會新建及改建300口沼氣池;大力加強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在中央省市縣投入36萬元的基礎上,鄉里自籌30多萬元,對現有村級活動場所進行新建和改造;不斷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投入近80萬元,圓滿完成450米拉落坎兩面光、東灌溝海東段三面光改造工程,新修108米渡槽,對均良大沙河、吉余防洪溝、海東灌溝進行清淤,農田灌溉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年內新增兩所幼兒園,並投入3.8萬元,對吉余完小危房進行了改造,並配套了130套課桌椅,解決了該學校的一系列現實困難。之後,鄉里又拿出近十萬元,加大了對海南完小、美泉完小等各學校的硬件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了各學校的辦學條件。

農村經濟

"一壩一鄉",壩區海拔2400米,山區最高海拔3800米。全鄉擁有耕地面積23226畝,其中,水田924畝,旱地22342畝,低產田較多,主要盛產小麥、玉米、蠶豆等糧食作物及辣椒、蘋果、冬桃、白雲豆、山藥等經濟作物。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7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86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12%。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07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242萬元,比去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45元,比去年增長15%。全鄉耕地面積20836畝,其中水田2055畝,旱地18781畝。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耕地面積1.4畝。全年糧食總產量7835噸,平均畝產210千克,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有糧528千克。在糧食作物中,水稻種植412畝,總產量43噸。玉米種植面積19263畝,總產量3784噸,單產196千克。小麥種植面積25116畝,總產量6013噸,單產239千克。蠶豆種植4565畝,總產量951噸。薯類面積1090畝,總產165噸。全年油菜種植面積2211畝,總產量221000千克。有蔬菜2482畝,總產量2927400公斤。

全年白芸豆種植面積1065畝,總產量148噸,秋油菜種植面積565畝,總產量83000公斤。有果園2848畝,水果產量1330500千克。其中蘋果園2436畝,總產量20

76900千克。梨園210畝,總產值31萬元。 在農作物種植中,農用化肥使用量1688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3噸,地膜覆蓋面積12230畝,農用柴油使用量179噸。

年末大牲畜存欄3145頭,出欄391頭,肉產量48噸。生豬存欄16052頭,肉產量809噸,。羊年末存欄3289頭,全年出欄1729頭,肉產量15噸。家禽年末存欄39135隻,當年出欄只數30475隻,肉產量45噸。禽蛋產量83噸,年末牛存欄5100頭,當年出欄頭數666頭,肉產量54噸。

鄉內有企業和個體經營戶68個,從業人員102人。鄉鎮企業總收入1221萬元。

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2.2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413元,我鄉財政總收入253.9萬元,支出253.9萬元,鄉財政收入45.6萬元。[3]

特色產業

蔬菜產業

拉市鄉蔬菜產業以麗江市實施菜籃子工程為契機,以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為標準,以拉市鄉蔬菜協會和紅程公司為龍頭,以夏秋冷凍蔬菜為重點,以科技人員直接參與、大戶示範、帶動農戶發展的模式進行。2006年全鄉蔬菜種植面積5468畝,總產值560.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2.1%和2.2%。其中,大白菜種植面積2848畝,產量11392噸,產值319萬元;辣椒1300畝,產量1598噸,產值106萬元;冬早洋芋500畝,產值52萬元;山藥510畝,產值61.6萬元;其他蔬菜310畝,產值21.7萬元。

特色林果業

2006年拉市鄉林果種植面積達到8414.8畝,掛果面積5221.9畝,總產量2209噸,總產值663.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4.7%、5.1%、1.5%和3.2%。其中,蘋果種植面積3269畝,掛果面積2450畝;冬桃種植面積2500畝,掛果面積548.9畝;青梅種植面積2009畝,掛果面積1896畝;梨種植面積429.4畝,掛果面積300畝;葡萄種植面積42.7畝;草莓種植面積39.8畝;李海棠種植面積88.1畝。2007年,新增冬桃面積1047.5畝,新增紅梨面積1218畝。

人文環境

拉市鄉位於原麗江縣西部,是滇、川、藏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時通往西藏的茶馬古道就從拉市穿過,歷來是多民族文化交匯之地。這裡不僅較為系統地保留了納西族古老的文化遺產-東巴文化這株奇葩,還吸取了周邊其他民族文化的營養,如吸收了漢、白、藏、彝文化的累累碩果,由此決定了拉市鄉文化的多元性和複雜性。同時,悠久的地方民族文化為拉市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各村各寨仍然保留着一些獨特的建築遺產和歷史遺蹟,納西族和彝族每年都保持着傳統民族節慶活動的舉行。拉市鄉95%以上的人口為當地的主體民族納西族,除納西族外該地區的另一個主要民族是彝族。拉市鄉的納西傳統文化,包括民族習俗、音樂、舞蹈和建築等,都得到了較為完好的保存。在拉市海,人們還能夠看到當地村民划着獨木舟到拉市海中打漁,這是活的納西獨木舟文化。彝族則主要居住在拉市海以北和以西的山區,因交通閉塞、交流不便,從而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彝族村寨和彝族的歷史文化。拉市還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交匯區。由於地處滇西北地區南北文化的中間地帶,漢語系佛教在雲南省向北傳播到麗江拉市一帶是最北線,藏語系佛教向南傳播到拉市一帶為最南線。以拉市的指雲寺為代表,作為麗江五大喇嘛寺之首,是藏語系佛教南傳的標誌性寺廟。[4]

旅遊資源

首先,拉市鄉有世界級的濕地,拉市海。到目前為止拉市海還未受污染,冬季有幾萬隻的候鳥雲集拉市海,拉市海的生物種類豐富且數量較多,使拉市海兼具研究和觀賞的雙重價值。其次,拉市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沒有受到工業污染,而且其農產品種類豐富。現在鄉黨委政府正致力於種植業結構調整,對蘋果、山藥、辣椒等傳統產業,採取品種改良、科學管理等措施,確保優勢地位;引進冬桃、大白菜、草莓、葡萄、櫻桃、紅梨等品種以及大棚種植等技術,開發新的農產品。種植業結構經調整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範圍得到擴大,利於形成特色農產品,為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打下了基礎。此外,拉市鄉還擁有指雲寺、民俗風情、歷史遺蹟、秀美山川等旅遊資源,加上傳統農作物和市場開發前景看好的經濟作物構成的田園美麗畫卷,使拉市鄉的鄉村生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新農村建設

結合拉市鄉實際,以"規劃先行、以點帶面"的原則,加強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目前已完成海南豐樂村、吉余余樂村、南堯村及均良後村的新農村試點規劃工作並已進入建設施工階段。同時,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三個一點"的辦法,今年共投入360多萬元,完成近19公里的村道及旅遊路建設,建成海南、南堯兩個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以及海南、南堯、均良格樂和吉餘四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幼兒園。在上級撥入36萬元的基礎上,鄉里自籌40萬元,黨員群眾投工投勞,新建了6個村級活動場所,其中海南村黨支部成為玉龍縣村級黨組織陣地建設的先進典型。實施了環拉市海綠化工程,在退耕還湖淹沒線外種植了4萬多株柳樹,拉市海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實效。

招商引資

拉市鄉積極探索"公司帶動、農戶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多元合作模式,按照"公司+農戶+基地"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扶持壯大龍頭公司,充分發揮龍頭公司的綜合帶動效應。發展訂單農業,引進昆明新知圖書城有限責任公司、高原農產業發展公司、清原農產品公司等企業參與農產業開發,達到"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贏"的目的,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2007年與西雙版納天籽生物開發中心簽訂了種植500畝墨西哥辣椒的回收合同。引入298萬元大力發展紅梨種植基地。同時,發揮農村各類專業協會的橋樑紐帶作用,如雪桃產業協會、蔬菜產業協會成為興產業、連市場、促增收的"火車頭",為鄉土人才各盡其才提供了良好平台。[5]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4日,拉市鎮(麗江雪桃)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