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披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披甲,读音pī jiǎ,汉语词语,意思是穿上铠甲[1]

[]

解释

(1).穿上铠甲。 (2).借指从军。 (3).清代八旗兵的别称。 (4)子弹弹头上的铜质外壳。为了增加射程,子弹头多采用密度较大的金属铅,但铅质软,射入人体后会形成分散,形成极大的杀伤力,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达姆弹,后由于有悖人道主义,被禁用,于是便在铅质弹头外包裹坚硬的铜质外壳,称为披甲,这样的弹头射入人体后不会分散,创面有限,让伤者有存活的机会。

出处

《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 《北史·张定和传》:“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忽一晚,有异人长九尺余,皂衣高冠,披甲持戈,向孔子大咤,声动左右。” 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致满清政府电》:“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枕戈饮血者……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事势有不得不然耳。” 清·袁枚《新齐谐·雷诛营卒》:“二十年前,披甲时曾有一事,我因同为班卒,稔知之。” 清·王逋《蚓庵琐语》:“贝勒在杭发披甲三千,廿五晚抵嘉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