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报京乡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地处镇远县南部,东与三穗县台烈镇毗邻,南接剑河岑松镇,西抵施秉县马号镇,北靠金堡镇,行政区域面积68.6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报京乡户籍人口为10962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报京地域属三穗县;1992年3月,报京、松柏合并称报京乡。截至2020年6月,报京乡辖6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报京村。

2019年,报京乡有工业企业3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1]

目录

历史沿革

1952年置报京、松柏2乡。1958年撤乡并入金堡公社。1961年析建报京、松柏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报京乡。

自然资源

报京侗寨故称"笔京",位于贵州镇远县城东南部39公里,是报京乡的中心寨,周围有松柏、报友、白岩、龙奔等十几个侗族村寨,报京东临三穗县,南连剑河县,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由于自古交通闭塞,保留了较为古老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侗语,独特的服饰和独特的侗族习惯.

人口资源

2010年全寨有477户,2114人,全系侗族有周、刘、龙、田、邰、李等姓氏,除周姓外,都共同循环取用再、政、通、光、昌、胜、秀7个字作区分长晚辈字号。具报京老人推算,报京至少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

旅游文化

报京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布局在两侧之间的狭谷中。群众习惯把报京分为上、中、下三寨,上寨有水塔,中、下寨有两眼水蟛和水塘,生活用水比较方便。中寨有棵白果树,树脚路坎边有石碑一块。碑文阴刻,碑额横刻"千古不朽"四字。碑右竖书"大小募化相贵成斯美保留古树一枝此世代不朽矣"。碑左竖书"大清咸丰四年六月旦"。上寨与中寨之间东侧,有一隆起小山,山头奇形怪状的石头,形若盆景。农闲晴朗之天,姑娘们便三五成群到此绣花、唱歌、幽会。寨的东、北、西三面,古枫、翠柏成荫,报京对面是白岩寨。在白岩与报京之间,有一长满松树的山,群众称"火焰包"上栽满松树,四季常青,现已成为报京侗寨风景优美的景点。

报京大寨,侗族风情浓郁,尤以"三月三"为最隆重的节日。

报京不仅住房风格与众不同,饮食习惯也各具特色,该地群总特别喜食糯性食物和酸味蔬菜,人人爱吃,个个会做,家家煮糯米饭,包糯米粑,走亲访友,红白喜事也离不开糯米饭糯米粑,户户备有酸菜,、酸汤和腌菜,每天上菜离不开酸菜,招待贵客更离不开酸汤腌菜,不少人家储藏有上100年的腌汤酸菜。当地流传"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闹窜(行走乏力,东偏西外)"之说,此话足以说明报京侗族喜酸食糯的饮食习惯。

报京号称北侗第一寨,也是黔东南北部侗族最大的侗寨,由报京、报友、白岩、巴所、平津、龙崩、吕对、平门、高看、金龙、高度沟共十几个侗寨,7000多侗族人民组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报京大寨作为报京侗寨的中心更是气候宜人、古树环绕、民风淳朴、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城西繁衍生息,是黔东南州保持最完整的北侗民族村寨代表。报京"三月三"情人节已作为文化空间成功成为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每年成功举办。报京大赛被列入黔东南100个重点民族村寨,报京乡已列入黔东南20个重点民族乡镇。

大事件

2014年1月25日23:30许,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发生一起农村寨火,寨火于26日凌晨3时50分左右被扑灭。经初步统计,此次火灾共造成七个村民小组受灾,烧毁房屋148栋975间,受灾296户1111人,直接经济损失980余万元,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