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藥物研發應「未雨綢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2019新型冠狀病毒 |
2019-nCoV |
命名時間 :2020年1月12日 命名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1],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2]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徵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腎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3]
做好自我保護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堅持安全飲食習慣,並儘可能避免與任何表現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咳嗽和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抗疫藥物研發應「未雨綢繆」
【光明科技時評】日前,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冠狀病毒這種感染,絕大多數科研人員並沒有進行長期的研究。「在2003年,當時要做研究,但是過了以後覺得也就沒什麼了,就過去了」,所以才有我們現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沒有針對性的藥物,顯得「手足無措」。
疫情當下,全國人民都在關注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研發進展,很多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老藥新用」,相關部門打開了所有的綠色通道,然而,新藥研發是一件極其複雜、極其簡單的過程,從想象到成藥,往往要經歷很長時間。
近期,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首藥控股董事長李文軍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北京戰略性藥品的研發、生產、儲備的建議》(附後),其中提到應「提前預判、提前準備、提前研究,重點是瞄準未來可能發生的全局性重大疫情開展聯合研究,儲備一批屬於北京自己發明的前沿性重大病毒性疾病疫情科技成果。」 首藥控股專注於腫瘤和糖尿病一類新藥的研發和生產,在這個領域,「新研藥被外企控制」,「多數中國患者只能『望藥興嘆』」,這與此次疫情中暴露的問題是一致的。我們該如何未雨綢繆、積穀防饑,避免「藥到用時方恨少」、「臨時抱佛腳」的尷尬局面。
「把腫瘤當成感冒來治」是李文軍的理想,也是首藥控股的發展理念。無論是腫瘤藥物研發,還是抗冠狀病毒藥物研發,都非易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在創新新藥研發方面與國際水平仍存在差距,既要在疫情時期「揭榜掛帥」,也要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即使疫情結束了,也不能就此止步。藥企、投資人也應保持長期投資的耐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疫情終將結束,藥物研發永遠在路上[4]。(戰 釗)
附:《關於加強北京戰略性藥品的研發、生產、儲備的建議(部分)》(李文軍)
① 瞄準國際重大疫情的發展趨勢。通過提前預判、提前準備、提前研究,重點是瞄準未來可能發生的全局性重大疫情開展聯合研究,儲備一批屬於北京自己發明的前沿性重大病毒性疾病疫情科技成果。
② 組建北京市戰略性藥品創新中心。利用北京獨特的人才優勢,建立P3實驗室,向中國CDC或世界衛生組織獲得已有病毒株開展研究,重點開展重要病毒及其變異病毒防治藥物的研究,研究藥物包括生物藥、化藥、中藥、疫苗等。
③ 建立北京市戰略性藥品的技術和產品儲備機制。北京市戰略性藥品創新中心開發的所有技術和產品由北京市政府指派的相關部門進行收儲。一旦疫情爆發,有備無患,就能用得上,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北京市和國家的損失,全面提高北京市和全國疫情疾病管控能力。
④ 建立戰略性藥品生產儲備線和藥業聯合體。由於北京原料藥生產企業缺乏,可以吸收國內原料藥生產企業作為北京市戰略性藥品藥業聯合體的成員,協議保障完成中試生產,一旦疫情來臨,成員企業就為北京市提供所需原料藥。由於製劑生產企業北京比較多,可以擇優1到2家作為北京市戰略性藥品藥業聯合體的成員,協議保障完成中試生產,一旦疫情來臨,成員企業就為北京市提供所需製劑生產。
⑤ 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支持。由於建立北京市戰略性藥品的藥業聯合體,開展國家戰略性藥品的研究與生產,這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政府加強領導,形成共識。同時,戰略性藥品的研究經費需要政府投資,對聯合體的生產企業可以適當進行財政補助。
聲明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參考資料
- ↑ 武漢市衛健委通報:1月13日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中國發展網,2020-01-15
- ↑ 武漢12月發現病毒性肺炎病例27例 大部分為海鮮城經營戶,CCTV,2019-12-31
-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你應該了解!,微信公眾賬號 聯合國,2020-1-21
- ↑ 【光明科技時評】抗疫藥物研發應「未雨綢繆」,CCTV,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