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抗壞血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抗壞血酸
圖片來自kknews

抗坏血酸( C6H8O6)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抗氧化性质的有机化合物。纯的抗坏血酸是白色固体,但有些杂质的样品会带点微黄色。[1]

抗坏血酸易溶于水,形成轻度酸性的溶液。這種物質最初被稱為「L-己糖醛酸」,但是當它在動物上被發現有維生素C的活性之後,有人建議將其重新命名。抗坏血酸/抗壞血酸被定義為一種維生素活性,而不是那麼一個特定的物質。

新的名稱,抗坏血酸英文名“Ascorbic acid”源自于:a-(表示“不”)+ scorbutus(表示“坏血病”,此病缘于缺乏维生素C)。抗坏血酸衍生于葡萄糖,许多动物都可以制造它,但是人类需要它作为营养攝取的一部分。其它缺少制造抗坏血酸能力的脊椎动物包括灵长类、豚鼠、真骨鱼类、蝙蝠和一些鸟类,他们都需要抗坏血酸作为饮食中的微量营养素。

历史

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柠檬汁能够防止航海者们患上坏血病这件事情被人们注意到了。最初,抗坏血酸的酸性被认为是这个效果的原因。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其他饮食中的酸,例如,并没有这样的功效。在1907年两个挪威医生报道了食物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預防疾病的化合物,一种与预防脚气病的不同的化合物。這些醫生正在調查營養缺乏病的膳食,他們使用豚鼠,它們容易得到壞血病,新發現的食品因素最終被稱為維生素C.

從1928年到1932年,匈牙利領導的研究小組聖捷爾吉•阿爾伯特,以及,美國研究人員查爾斯•格倫金,確定了抗壞血病因子為一個特定的單一的化學物質。在梅奧診所聖捷爾吉•阿爾伯特已經動物腎上腺分離出化學品己糖醛酸。他懷疑這是抗壞血病的因素,但不能生物學測定證明它。該實驗終於在匹茲堡大學金的實驗室進行,該實驗室一直使用天竺鼠對這個問題研究多年,1931年年末,金的實驗室聖捷爾吉•阿爾伯特間接獲得的腎上腺己糖醛酸,到1932年年初使用他們的動物模型,證明了它是維生素C。

那年晚些時候聖捷爾吉•阿爾伯特的研究小組發現,匈牙利辣椒粉,在匈牙利飲食中常見的香料,是己糖醛酸的豐富來源。他送了一些給沃爾特•霍沃思,一位英國糖化學家。1933年,正與研究當時的助理署長埃德蒙•赫斯特和他們的研究團隊,霍沃思氏推導出正確的結構和維生素C的光學異構體的性質,並於1934年報導了維生素的第一合成。為了紀念該化合物的抗壞血病特性,霍沃思和阿爾伯特提出了「A-抗壞血酸」的新名稱。當其結構通過合成最終證實,它由霍沃思和阿爾伯特命名為「L-抗壞血酸」。

193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霍沃思因為他確定的抗壞血酸結構–與保羅•卡勒共享,卡勒的獲獎是對維生素的研究。同年阿爾伯特因對L-抗壞血酸的生物學功能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7年,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推薦的高劑量的維生素C對抗感冒和癌症預防。然而現代的證據不支持高劑量的維生素C在癌症的治療或普通感冒的預防作用。

制备

賴希斯坦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是,組合化學和微生物的方法,由D-葡萄糖生產抗壞血酸,其中發生的幾個步驟。而這個過程的設計是由諾貝爾獎得主賴希斯坦和他的同事們在1933年,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實驗室工作完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