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技术进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技术进步
图片来自搜狐网

技术进步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和新技术不断代替旧技术的过程。[1]主要内容有:(1) 科学、技术、生产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设计和制造生产效率更高的新 工具和新产品,使整个国民经济技术基础逐步转移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来;(3)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不断开发人的智力,造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4) 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合理组织生产力诸要素,实现国民经济结构和企业生产技术结构合理化。[2]

主要途径

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工业化的赶超就是技术的赶超。根据当前的情况,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由贸易和技术引进为主,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加速自己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阶段,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重,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国家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有选择的产业政策,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第三阶段,必须以技术的自主开发为主,面对的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国家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加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占领产业制高点,获得先发优势和规模经济,将动态的比较优势与静态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宏观平衡与微观效率,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跨越式赶超。国内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制度设计主要通过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来完成国家的技术进步和赶超工作,政府通过政策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的集聚来孵化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

类型

中性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neutral technical progress)是指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同比例增加。发生中性技术进步后,资本/劳动的相对要素价格(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也就是说,由于工资率/利率比率未变,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劳动替代资本(或相反)的情况,因而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所发生的只是生产原有的产量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labo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时,生产中的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由资本替代劳动,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劳动比率上升,由于对每单位劳动来说,使用更多的资本,因而这种技术进步成为劳动节约型的,这样,达到原有的产量可试用较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但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了。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是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以劳动替代资本及劳动/资本比率上升的情况。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capital-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发生时,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结果,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以劳动替代资本及劳动/资本比率上升(或资本/劳动比率下降)的情况。由于每单位资本试用更多的劳动,这种技术进步就被称为资本节约型的。这样,达到原有的产量只需较少的劳动和资本,但劳动/资本比率上升(资本/劳动比率下降)了。

误解

然而,技术创新经常被误认为是纯粹的技术行为,将技术进步看作技术创新的目的。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进步,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等同于技术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并不需要考虑或较少考虑。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了技术的开发,技术的进步。

随着对技术创新研究和认识的深入,科技界日益认识到技术进步并不是技术创新的全部,也不是技术创新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社会的形成,科学界进一步认识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两者的互动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技术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

进步发展

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技术创新正是这个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进而全面推动技术创新是知识社会条件下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创新2.0模式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