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扬州大桥 |
扬州大桥,又称扬州运河大桥。造桥工程于1959年2月开工,1960年6月建成,只占用364个晴天,由于是在旱地施工(桥建成后挖通下部河道),所以速度较快,计耗资137万元。
大桥宽12米,其中行车道宽7米,长194米,计7个孔,中间通航孔为净跨50米的钢筋混凝土系杆拱,余6孔皆为长20米的“T”型梁,荷载等级达汽-15-80,时为扬州区域内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公路桥,由于它们居扬州交通枢纽区中心地带,所以它刚建成就成为扬州和省陆运交通大动脉,亦是华东地区国防交通线路上的重要建筑物。
基本内容
中文名:扬州大桥
投用时间:1960年6月
别名:扬州运河大桥
长:194米
介绍
扬州大桥是扬州主城区连接江都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简介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央批准江苏省对京杭运河苏北段实施整治。关系到邗江县和扬州市区的整治项目为:避开绕城多湾的古运河于城东郊开凿通江新河道,北自邗江县湾头公社壁虎坝,南至六圩江边都天庙,计长19公里。原经洼字街、二里桥、黄土沟东去仙女庙的扬仙公路被截断后,即在缺口城门外河东(今跃进桥东堍)筑新公路向东至田家庄折向北与老路衔接,于田家庄南边兴建公路大桥——这就是扬州大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大桥的车辆逐年增多,至1979年,每日机动车流量已上升到4000多辆次,且经常有重型汽车通过,大桥已不堪负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决定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第二次整治(亦称续建工程),扬州大桥幸运地被列入拓宽改造计划。经过充分准备与精心设计,于1982年2月正式施工,先在桥的南侧建一座尺寸相同、中孔为钢桁架的新桥,通车后拆除老桥桥面和中孔系杆拱(系杆拱拆下后运至宝应使用于宝应运河大桥),按新桥规格架设钢桁架,仅这项改造,中孔梁自重就减轻400余吨,从而提高了大桥的荷载能力。老桥改造后与新桥合并为一体,形成宽24米、上下行车道分开的高等级公路桥,任何车辆均可安全通过。这次拓宽改造工程于1985年底完成,耗资近900万元。
在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其他桥梁尚未建成之前,扬州大桥独自担负起328国道线路上的运输重任,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它的日负荷量已超过万辆,而且仍在增长,据1996年测定数据年平均值已达11139车次/日,高峰时则达2.25万辆/日。
公交站台
扬州大桥公交站台位于扬州大桥桥体的西侧400m位置,有公交4/12/19/32/25/26/66/71/101/102/208/209路停靠此站。在大桥东侧150m是大桥东公交站台。[1]
参考文献
- ↑ 备受关注!扬州这两座大桥最新进展来了!搜狐网,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