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扬威号无防护巡洋舰

增加 12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扬威号无防护巡洋舰.jpeg|有框|右|<big>扬威号无防护巡洋舰</big>[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7836784466/64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90223/20190223A0MU2C.html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 扬威号无防护巡洋舰 ''' 是清朝为其海军向 [[ 英国 ]] 订购的 [[超勇级巡洋舰| 超勇级无防护巡洋舰 ]] 二号舰。本舰设计定位为以低矮外形躲避炮火、以高速遂行撞击战术,因此也可以划分为撞击巡洋舰(时文称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本舰作为清朝最早对外订购的大型全钢军舰之一,服役初期成为了 [[ 北洋舰队 ]] 乃至整个清朝海军的绝对主力舰,经常参加清朝的对外海军行动,尤其是对外宣示 [[ 清朝 ]] [[ 朝鲜 ]] 的利益。后本舰参加了甲午战争,在 [[ 黄海海战 ]] 中,本舰受到日舰密集攻击重创,试图前往浅水区自救时,遭到正在逃跑的济远号撞击,加重了进水程度,最终沉没。本舰管带(舰长)林履中亦与舰同沉。
==设计和概述==
1874年 [[ 牡丹社事件 ]] 发生后,清政府重新开始重视 [[ 海军 ]] 建设。大约这段时间,乔治·怀特威克·伦道尔根据利萨海战的经验,带头设计了一种小型带撞角的军舰,认为可以战胜更为大型的铁甲舰。时任中国海关驻 [[ 伦敦 ]] 办事处主任金登干经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宣传了这款新的军舰,号称该舰装备了可以击穿任何 [[ 铁甲舰 ]] 的新式后膛炮。由于当时清朝水师仅拥有一些炮舰和蚊子船,该款军舰将可以成为清朝水师的有力战力。时任北洋大臣 [[ 李鸿章 ]] 对这一设计非常感兴趣,委托赫德向阿姆斯特朗公司洽谈订购两艘这种新式的撞击巡洋舰。1879年12月18日,双方正式签订合同,两艘巡洋舰总报价16万英镑。
本舰正常排水量1380吨,满载1542吨;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配备风帆索具,原 [[ 设计 ]] 为直桅,可张挂纵帆;回国后中方在前桅添加了横桁。为了遂行撞击战术,本舰外形低矮,除了单烟囱、双桅,水线上部位侧影较小。但干舷非常低,适航性很差,上浪问题严重。动力部分,装备两座霍索恩公司的卧式往复式蒸汽机,配备6座 [[ 锅炉 ]] ;双轴推进,设计功率2,600匹指示 [[ 马力 ]] (1,939千瓦特)、16节(29.6千米每小时)。额定装煤250吨,最大300吨。
火力方面,本舰主炮为两门26倍径10英寸(254毫米),型号不详。每门炮备弹100发,最大仰角10度,最大俯角3度,有效射程8000米;在3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4英寸(356毫米)钢板。主炮带简单的液压复进装置,达到2.5分钟每发,射速比老式架退炮要快些。炮台带有一个不能转动的炮廓,正面和两侧开有炮门,正面44度,侧面70度。为了解决上浪的问题,炮门安装有挡板,平时关闭,作战时向上打开。副炮为4门22倍径4.7英寸(119毫米)炮,每门炮备弹200发,分别安装在上层建筑4个角落,射界60度,炮门同样安装有挡板。后主炮附近有两门诺典菲尔德4管 [[ 机关炮 ]] ,以及4门10管加特林机关炮(时文称为格林炮)。撞角位于水线下11英尺(3.35米)处。
防护能力方面,本级舰体为0.75英寸(19.05毫米)钢板,铆接在木质底板上。水线下有一小段简单的 [[ ]] 甲甲板保护轮机舱和弹药库,但仅厚0.375英寸(9.53毫米),因此依然属于 [[ 无防护巡洋舰 ]] 。司令塔装甲厚5/8英寸0.625英寸(15.88毫米)。在舷侧和机舱上方布置有煤舱,可以提供一定的防护。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245,3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