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扫把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扫把竹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扫把竹

拉丁学名:Fargesia fractiflexa Y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族

亚 族:筱竹亚族

属:箭竹属

组:圆芽箭竹组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西南部、

云南东北部至西北部

扫把竹(sào bǎ zhú),别名:马口(鬻语译音,四川西昌),则牛(藏语译音,四川稻城),箭竹(四川盐边),实心竹(四川会东),油竹(四川泸定),阿闷(纳西语译音,云南丽江),岩竹(云南丽江,大姚),山竹、苦竹(云南宾川),岩金竹(云南),学名 Drepanostachyum fractiflexum (T. P. Yi) D. Z. Li,异名:Fargesia fractiflexa Drepanostachyum fractiflexa ,秆高2~3m,径0.6~1.2㎝,节间略呈之字形曲折,长12~15㎝;箨耳缺失,鞘口两肩通常无遂毛;箨舌舌状突出;箨叶外翻。叶片披针形,长7~13㎝,宽0.5~1.2㎝,小横脉甚清晰。笋期7~9.秆供制作扫把、编织用具。是大熊猫食料竹种之一。 [1]

扫把竹形态特征

竿柄长3-20厘米,径粗7-20毫米;节间长1-10毫米。竿高2-3 (4.5)米,粗6-12毫米,全竿计21-36节,略作之字形曲折;节间一般长12-15 (20)厘米;

基部数节间长3-7厘米,无毛,幼时被白粉或稀可无白粉,纵向细肋不甚明显,实心或几实心,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竿环隆起乃至显著隆起,幼时常为紫色;

节内长1-3毫米。竿芽以5-11枚组合为一复合芽,半圆形,贴竿而生,表面微粗糙,边缘具白色短纤毛。竿每节簇生5-17枝,枝斜展,纤细,直径仅为1-1.5毫米;

幼时常有白粉,一般不再分次级枝。笋紫红色,具黄褐色刺毛;箨鞘早落至迟落,薄革质,向顶端逐渐更薄,长三角形,先端逐渐变狭;

背面被极稀疏的黄褐色刺毛,纵向肋纹显著,小横脉在鞘上半部不甚明显或明显,边缘通常无纤毛;箨耳及鞘口䍁毛俱缺;箨舌显著,舌状突出,高1-3毫米;

无毛,边缘常具小裂刻;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长2-8厘米,宽1-1.5毫米,基部不向内收窄,无毛,小枝具3-5叶;叶鞘长2-3厘米,仅在边缘通常具黄褐色短纤毛;

叶耳无,鞘口无䍁毛或偶有1-2条䍁毛;叶舌截形或圆拱形,无毛,高1-1.5毫米;叶柄长1-2毫米;叶片狭披针形,长(5) 7-13厘米,宽5-12毫米;

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次脉3或4对,小横脉不甚清晰,叶缘的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7-9月。

扫把竹主要价值

竿可供絷制扫把和劈篾编织背篓和撮箕等用。

扫把竹分布范围

产四川西南部、云南东北部至西北部。海拔1380-3200米,生于荒坡、陡岩或针阔叶混交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米易县,坪山。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小山咀附近的山上也有分布。

参考来源

  1. 扫把竹,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