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托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托尼(1964年- ) 出生英國,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2002年,38歲的英國人托尼,這個坐擁兩家公司、一座莊園和N輛跑車的人生大贏家。平均每天工作16-18小時,只睡三四個小時。

突然有一天他厭倦了賺錢,厭倦了攀比,突然無比渴望跳出現在的生活,然後他就像發了瘋一樣,賣了公司、賣了房子、賣了車,不顧父母激烈的反對,背上行囊離開了英國。

開始了流浪

沒有任何目的,沒有任何計劃,托尼開始了流浪之後的3年時間,托尼一直在歐洲各個國家浪遊,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羅馬尼亞……因為信佛托尼一直在找機會幫助人,這幾年裡,他一邊打坐,一邊做義工,陸續給義大利、羅馬尼亞的孩子,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器械和生活用品,一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氣。

2005年,托尼決定去,他的偶像甘地特蕾莎修女生活的印度看看,命運在這一刻,開始陰差陽錯。他給旅行社打了一通電話,接線員可能恰好是個「中國迷」,在旅行社的「安排」下托尼莫名其妙地來到中國的十六朝古都中國西安。他本來打算只在西安停留3天,但是,一個女人改變了他,這個女人,是西安鐘樓下一個乞討的老太太。

一個女人改變了他

2005年12月15日,托尼在鐘樓附近晃悠,一個乞討的老太太向他請求施捨「老外,給我錢,給我錢」,托尼一直有做慈善的習慣,但他更偏愛做事、捐贈物品,而不是直接給錢,所以他有點怕怕地走掉了,結果老太太竟追著他走,比他走得還快,托尼只好走得更快……那天晚上,托尼失眠了,一直一直在想白天遇到的老太太,第二天天亮的時候,他做了兩個決定:

一、回去找這個老太太,請她吃飯,再問問她附近有沒有可以去幫忙的慈善機構。

二、如果找不到,他就自己買一些東西,發給這些人,在鐘樓下,托尼又找到了昨天那個老太太。

他對老人說可以請你吃飯嗎,老人「傲嬌」地拒絕了,她只要錢,托尼只好給了她5塊錢,他又問遍了老太太和周圍的流浪者,都說不知道哪裡有慈善機構,但是他打聽到一個天主教堂,周末彌撒的時候,會有一些殘疾人和乞丐過去,因為彌撒結束,會有人給他們一些錢,托尼便找過去,問教堂的神父:我周末可以來這附近送一些東西給大家嗎?神父說:可以啊!托尼去的西安五星街教堂,於是那個周末,托尼買了50個包子來到這兒,當時他只會一丁點中文,靠著手腳比劃,花了很長時間才打消流浪者的疑慮,把這50個包子發給了25個流浪漢,那一天,是2005年12月18日。之後的每一周,托尼都會來這裡給流浪者發食物。

2006年1月,一周一次變為一周兩次。

2007年4月一周兩次變成一周三次,之後的10年,寒來暑往,從未間斷。一眨眼,12年過去了,托尼已經會說一口雖然蹩腳卻十分流利的中文,他也成了西安無人不知的「洋雷鋒」「包子雷鋒」

流浪漢也有家?

最初,托尼發放食物的地點,是在教堂外的露天停車場,一年四季,日曬風吹雨淋雪花飄……一年半以後,教堂的人,在教堂邊免費為他蓋了一間200㎡的平房,托尼把它改造成有100個座位的食堂,這裡就成了慈善廚房的大本營。

來這裡吃飯的,有領著「低保」的鰥夫,有因為家庭變故流落到此的年輕人,有為了治病傾家蕩產的老人,有喜怒無常的精神病患者。很少有人願意駐足,去了解這些乞丐每天是怎麼生活的,有著怎樣悲傷的故事,但是托尼不一樣,他知道許許多多流浪漢的故事,有一個經常來吃飯的大叔,48歲已經頭髮花白了,他的左半身偏癱,偏盲,總是拄著兩根拐杖,誰都不知道,大叔從前是個長途車司機,2008年突發腦梗後花光了家中12萬積蓄仍不見好轉,最後從寶雞輾轉到西安,淪落到行乞,他的拐杖是托尼送的,托尼還帶他去看了病,開了中藥,並且給他買了一個保溫杯,請醫院代煎中藥,然後拿到食堂去,等到大叔來吃飯的時候就用保溫杯把中藥裝走。

慈善廚房還常備繃帶、感冒藥、消炎藥,托尼會定期組織給他們量血壓、洗澡、理髮,不僅如此,這些流浪漢身上的大多數家當帽子、衣服、水壺、輪椅等,都是托尼送的

托尼從給乞討者送包子開始,直到十幾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建造了第一個慈善廚房- 「黃河慈善廚房;這裡沒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全部由志願者構成。

黃河慈善廚房

黃河慈善廚房前兩年的費用,都是托尼自掏腰包,後來他的錢花得七七八八了志願者開始為他著急:你把自己的錢花光了怎麼辦?反倒是托尼一臉得道高僧的模樣,玄妙地說:不急不急,所有的問題都會解決的。錢只是一個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

故事也真的在往「奇蹟」的方向發展,露天派發食物總受日曬雨淋,教堂就免費給他們修建了200平米的簡易食堂,托尼想安排流浪漢們洗澡,馬上就有澡堂老闆願意提供場地,托尼想送每個流浪漢一件聖誕禮物,馬上就有美國朋友寄來75條嶄新的保暖長褲,有流浪漢受傷向托尼求助,馬上就有醫院願意免費治療,流浪漢中有常年癱瘓的殘疾人,上海一家慈善機構就給他們捐贈了一批輪椅,還有西安一家糧店,常年以成本價為慈善廚房供應包子和玉米粥,香港一家基金會,捐贈了近200萬人民幣的湯料。這12年裡,11000多名志願者,已累計為流浪漢送出了155035份食物,而這個數據,每一周還在遞增。

2017年黃河慈善廚房[1]一個簡單的行為能夠傳播的非常廣泛,並且在過程中影響到很多人。只要是發自內心的善舉,不管是一個簡單的微笑還是絕望中的雪中送炭,對於接受者都是一次難忘的經歷。甚至對於一些看到的人,純潔的善舉就足以帶動很多人。(我們的標示這個含意就是:像一塊石子掉進湖裡會激起層層漣漪一樣。)

從送食物、送棉被、衣服的「授人以魚」開始,到幫助殘疾人找工作而最終做到了「授人以漁」;從最初孤身一人到如今有11000名志願者跟隨在他的身後;這位堅持「不給錢」的慈善家,僅憑一顆愛心和切實的行動所成就的善舉是有目共睹的,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成就沒有任何一件與土豪般的「撒錢」有關。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