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捞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打捞寨
[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中文名: 打捞寨

地理位置: 重庆市秀山县大溪乡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打捞寨。位于酉水河东岸,距秀山县城55公里。打捞寨是大溪酉水风景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景点。[1]

相关传说

相传,一葛姓人氏于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徙至此,初以经营桐油为生。

因桐籽需用火炕。由于火炕桐籽的长工困倦不堪,不幸失火将桐籽部分烧毁。

老板不忍心舍弃,便将烧剩的桐籽继续榨油,以次冲好,卖往常德

谁知常德老板用过此油后,觉得次油虽黑但亮,油质异常优秀,便随卖油商千里寻觅于此,欲定下所有桐油。起初葛老板以为是索赔,便支吾闪烁,待说明来意后。大喜。暗庆因祸得福。从此打捞寨因而迅速发迹。

桐籽收购市场上至酉阳,下至湖南,东至宋农,西至海洋,方圆几百公里。

至清乾隆年间,打捞寨发展至顶峰。建有油房20余口,成为名副其实的秀油发源地。

打捞寨,宋时称打妖家洞,明清时称打妖寨,占地面积30余亩。打捞寨始建于元代,初建为打妖家洞城寺;明代时修内城墙;清代雍正末改土归流,商人葛鉴仕在此兴建了一座庞大的地主庄园和油业商号,建筑为外包石门框的盒子砖围护墙,内为青瓦木结构穿逗建筑,盛况时的打捞寨含天井小院20余个。建筑为条石基脚,盒子砖围护墙,有苗王宫、九家堂屋。

共有48各石门。门框全用整条石人工打磨而成,柜上飞龙走风,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且48个朝门门门相通,故又称“四十八岩朝门”。进入“四十八道岩朝门”寻寻觅觅,犹走迷宫。

打捞寨扼酉水河上游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土家族、苗族起义,是秀山土家族苗族人民征战元兵、北上援辽、抗击倭寇的活动中心。

历史地位

打捞寨是古代商业贸易的中转中心,著名的秀油生产和商贸基地。史书记载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繁华一时。

古城多次遭受火灾和拆迁,淹没之前,存宋、元、明、清时部分打妖家洞城墙和清代建筑的大部分石基,两座石门框,民国初期秀油作坊和清道光明万墓遗址。

古城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是秀山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