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扁缩滨珊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扁缩滨珊瑚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扁缩滨珊瑚(学名:Porites compressa)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身体呈六分的两辐射对称,珊瑚骼乳突节瘤块状。节瘤块升高呈枝状,而分枝相互融合成宽板状,整体呈半球状或球状。口部体壁内陷形成了口道,胃腔内体壁的内胚层向心延伸形成了隔膜。肌肉发达,中胶层中有细胞存在,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可形成骨骼。海产,群体,有骨骼,可造礁,口道沟的存在使其身体呈现两辐射对称。具隔膜,隔膜可支持并增大消化面积。隔膜丝具刺细胞,内、外胚层都有刺细胞。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分布于美国夏威夷群岛海域。

简介

扁缩滨珊瑚是滨珊瑚属中规模最大的珊瑚,有一些达到了8米的高度。滨珊瑚的生长速度很慢,一年只有9毫米,因此这些庞大的珊瑚架可能有1000年了,在骨架的基础上。微孔珊瑚形成平坦的分支,呈球形或半球形结构,有些半球形的直径可能超过5米。珊瑚虫拥有触角,一般只在晚上扩展,扁缩滨珊瑚有一个毛茸茸的外观。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触手及隔膜为6或6的倍数。触手指状,隔膜成对发生,肌肉多相对而生,口道沟两个。骨骼由表皮层分泌形成。每个虫体与海葵相似,其基盘部分与体壁的外胚层细胞能分泌石灰质物质,积存在虫体的底面、侧面及隔膜间等处,好像每个虫体都坐在一个石灰座上,称为珊瑚座或珊瑚杯。多边形,杯深,单体直径1.2—1.5mm,杯壁厚。背直接隔片稍狭于侧隔片,复直接隔片不联,每个隔片上有一个直立的尖齿,齿上还有小刺。轴柱为融合小梁呈薄片状或尖锥形。生活时为灰褐色。结构与海葵很相似,隔膜成对,但缺乏明显的口道沟,具钙质杯状外骨骼。是造礁珊瑚。

评价

生活于温带和亚热带,在浅海、深海,以及各种基质的海底,如沙质、岩石底部都可以生存。温度是影响造礁珊瑚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温度不低于20℃,珊瑚虫才能造礁,其最宜的温度范围是22~28℃。主要生活在浅海区,大陆架及海岛的四周,其垂直分布限制在60米之内,在30米左右深度处生长最好。因为浅海区是日光的穿透层,有利于珊瑚体内共生藻类的光合作用,浅海区由于潮汐作用及风浪、海水的震动为珊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及充足的氧气,并易于移走代谢产物。[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