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我爱你,中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爱你,中国

中文名:我爱你,中国

填词:瞿琮[1]

谱曲:郑秋枫

音乐风格:文艺歌曲

歌曲语言:汉语

《我爱你,中国》是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原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1979年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2]

1980年,在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该曲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1983年,获得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

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中宣部选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3]

创作背景

歌词创作

瞿琮喜欢文学,从小就接触了《美丽的美国》《我们的法兰西》等歌颂祖国的作品。他告诉自己:要写一首歌颂中国的歌。[4]

1972年,瞿琮开始构思《我爱你,中国》的歌词。1976年前后,他完成了《我爱你,中国》的初稿。1978年,胡冰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海外赤子》,他通过瞿琮的夫人彭素找到了瞿琮。于是,瞿琮有机会为电影写了十首歌曲,其中九首,都是根据剧情创作的,只有《我爱你,中国》一首是为剧中人(陈冲饰演的黄思华)选用的。[5]

送审过程中,制片方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第一和第二段歌词的顺序要调换一下,因为由虚而实他们觉得镜头不好展现;二是他们觉得“我爱你,中国”用的是第三人称,应该改一为“我爱你,祖国”。瞿琮同意将两个段落的顺序调换,但坚持歌曲名称必须是“我爱你,中国”。

瞿琮通过该曲获得了10元钱稿酬,他于1979年国庆日前发表了歌词。

曲谱创作

制作组用了一个月时间挑选作曲人选,经过反复聆听、比较,选择了郑秋枫。[5]

郑秋枫为《我爱你,中国》谱曲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但准备的时间很长。他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海南岛兴隆农场体验生活,为的是感受归侨真实的生活,寻找灵感。他在创作中尝试把马来西亚的一种音乐特点移植过来,给人一种新鲜感。[6]

歌手选用

郑秋枫[7]请中央电台文艺部主任帮忙找歌唱演员,对方毫不犹豫推荐了叶佩英。

于是,郑秋枫就给叶佩英写信,把剧本、音乐寄过去,希望请她来演唱。为了唱这首歌曲,叶佩英放弃了考托福[8]

歌曲鉴赏

《我爱你,中国》歌词采用中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

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性质的乐段,节奏较自由,气息宽广,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体部分,节奏较平缓,旋律逐层上升,委婉、深沉而又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

第三部分是结尾乐段,经过两个衬词“啊”的抒发,引向歌曲的最高潮。末尾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在高音区结束,倾泻出海外儿女对祖国满腔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曲调起伏迂回,节奏自由悠长、与第一部分相呼应。

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9]

这曲《我爱你,中国》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10]

社会影响

1984年,该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

获奖记录

年份 奖项 备注
1980年 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优秀群众歌曲” 获奖
1983年 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 获奖
2019年 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获奖

重要演出

时间 演出场合 演出地点 演唱者
1998年1月27日 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 范宇文
2013年2月9日 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 平安
2018年2月16日 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 中外艺术家

叶佩英《我爱你中国》

叶佩英,1935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祖籍广东惠阳,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51年,她告别父母从马来西亚回国,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

1979年,叶佩英演唱电影“海外赤子”插曲《我爱你中国》,高亢嘹亮的歌声迅速传遍中国大地。每当听到这首歌,都能让人的内心体验到一种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视频

叶佩英演唱《我爱你中国》

著名作曲家郑秋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