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我曾参加焦枝铁路大会战(欧阳运森)

我曾参加焦枝铁路大会战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曾参加焦枝铁路大会战》中国当代作家欧阳运森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我曾参加焦枝铁路大会战

当年的焦枝铁路大会战,点军区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联棚乡4个乡镇属于宜昌县桥边区和土城区,民兵建制为桥边团和土城团,为宜昌县民兵师所辖。桥边团由联棚、长岭、艾家、黄家、石堰、朱家、三百峰等民兵营组成,土城团由土城、王家坝、三涧溪、落步埫、涨水坪等民兵营组成。这些乡镇参加焦枝铁路建设的民工先后共达5000多人次。

——作者题记

众所周知,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开始,我们宜昌人的铁路梦一做就是几代人。这梦中有惊喜忧愁,有愤懑和悲痛。1971年7月28日,当焦枝铁路鸦宜支线全线铺轨通车,第一列火车开进宜昌城时,我们宜昌人做了68年的铁路梦终于变成现实。修建焦枝路实现这一梦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传颂至今,让人们始终难以忘怀。我作为焦枝铁路建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之一,感受颇深。

焦枝铁路自河南省焦作经济源、洛阳、南阳,湖北襄樊到湖北省枝城。全长772公里。此线纵跨豫、鄂两省,穿越豫西丘陵、南阳盆地、湖北荆山、江汉平原,沿途有许多工矿业城市和历史名城,如焦作、济源、洛阳、南阳、襄樊等,对晋、豫两省煤炭向东、南外运、南阳油田开发、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修建和促进豫、鄂两省经济、文化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

1969年,中共中央发出抓紧“三线”建设的指示,国务院决定修建焦枝铁路,并在襄樊成立铁路会战指挥部,由武汉军区统一领导

周恩来紧急召见孔庆德将军,将修建焦枝铁路的任务交给了他,并说:“焦枝不建成,主席睡不着啊!” 8月16日至23日,铁道部军管会奉命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兴建焦枝铁路的各项工作。河南和湖北两省负责人表示在1969年冬1970年春,冬播前后分两批投入80万农民工(河南42万,湖北38万)参加会战,一举完成全线土石方、中小桥涵、短隧道等工程。

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担任总指挥,总指挥部代号4001。孔庆德(1912年3月——2010.929),山东曲阜人,孔子第73代后裔。1928年春参加国民革命军陈调元部。1930年冬,随部队入皖围剿红军。其时,孔于营部当传令兵,营长魏孟贤,黄埔一期学生,中共地下党员。某战中,魏率部起事,毙团长、旅长,而后投奔红军,孔庆德随之。孔庆德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全军千余名将帅中只有144名被授予三个一级勋章,他便是其中之一。

在和平年代,他也同样创造了辉煌——指挥修建焦枝铁路和“二汽”。2008年5月19日,年届97岁的将军孔庆德通过湖北省红十字会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他的儿女和孙女也捐款1500元。

河南和湖北两省分别成立指挥部。湖北指挥部下设襄阳、荆州和宜昌3个分指挥部。宜昌分指挥部代号4063。粟侠辉担任指挥长,统帅当阳、宜昌县、枝江、宜都、咸宁和黄冈6个民兵师10万大军。粟侠辉(1920—2002),四川开江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陕北晋绥军区二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曾在延安抗大、军事学院炮兵科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合阳三军参谋队队长,西北三军七师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一军二师炮兵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宜昌分区副司令员、荆州分区司令员、荆州地委书记、湖北省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

宜昌分指挥部负责修筑从当阳沮河南岸到枝城车站80公里长的铁路线;要修建7座大桥、4座中桥、18座小桥、373孔涵洞、1孔短隧道;协助大桥局三处完成沮河和漳河两座特大桥的建设任务。

焦枝铁路动工前夕,全省民兵以参军杀敌的豪情争相报名,广大干部以带兵打仗的姿态带头上阵。一时间,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兄弟争参战,一心为公去修路的动人场面和事迹层出不穷,各地报名参战人数,成几倍、十几倍地超过分配指标,而参加义务劳动的就有1000多万人次。

参加会战的农民工以县为单位组建民兵师。实行军事化管理,按部队编制序列由师到班分级管理,连队建立党支部,排有政工员。我湖北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插队落户在分乡区上洋公社红星大队劳动,被安排到焦枝铁路建设第一线,隶属于分乡团上洋营红星连领导。而点军区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联棚乡4个乡镇当时属于宜昌县江南的桥边区和土城区,民兵建制为桥边团和土城团,为宜昌县民兵师所辖。桥边团由联棚、长岭、艾家、黄家、石堰、朱家、三百峰等营组成,土城团由土城、王家坝、三涧溪、落步埫、涨水坪等营组成。这些乡镇参加焦枝铁路建设的民工先后共达5000多人次。

实现行动军事化,起床有起床号,收工有收工号,熄灯有熄灯号,上工收工要列队。施工战斗化,施工现场就是战场,跟打仗一样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活集体化,以班、排、连为单位集中住宿,集体用餐,外出要报告。

宜昌县民兵师指挥长是唐刚,政治委员雷举才,师部政工员邓文仁。在师部任职的还有杨志山、冯柱维、闫生等同志。全县共组织民兵2万人,抢筑路基18公里。县直机关干部为支援宜昌师提前完成任务,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用了两天时间赶制手推车250部,170人推着车深夜出发,步行90多华里路,把车送到铁路工地。

我们的营房设在当阳双莲的几个农户家里,工地在鸦鹊岭火车站一带至焦枝线与鸦官线丁字路口。遇到困难大家从“老三篇”里找答案,以“完全彻底”为尺子,以“两个极端”为镜子,以“老愚公”为榜样。乡亲们为照顾我们这些大学生体力不足,就让我们上土或挑土,很少让我们用推车推土或打硪。那时,天一蒙蒙亮就吹号起床,吃完早饭上工。上午和下午工间以及午饭后各休息半个小时,一直劳动到天黑才收工吃晚饭,根本不讲8小时工作制。

工地上彩旗飘扬,标语鲜明。标语写有许许多多的口号:“修好焦枝铁路,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备战、备荒、为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准备打仗!”“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等20多条。

由于我有拉二胡的特长,所以经常参加师部组织的文艺演出。我们上洋营红星连的大学生和部分青年民兵共同组织了文艺宣传队,由大学生饶远清任队长,庞代学为导演,我负责乐队,以工地上的模范人物为素材,自编表演唱、快板、歌舞等形式的文艺节目,定期演出,以鼓舞士气。

翻开我当年的笔记本,上面清晰记录着4063工程宜昌民兵师战地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共19人。其中土城区达10人:朱多英,女,19岁,初中文化,共青团员;李广元,女,20岁,高小文化,共青团员;周德英,女,17岁,初小文化;代胜香,女,20岁,高小文化,共青团员;易世芬,女,20岁,高小文化;裴龙昌,女,20岁,初中文化,共青团员;向祖文,男,23岁,高小文化,共青团员;梁林华,男,18岁,初中文化;代先松,男,19岁,初中文化;杜贵山,男,21岁,高小文化。还有一位叫朱后英,女,21岁,高小文化,共青团员,师部独立团的演员,记得是从土城抽去的文艺骨干。桥边区2人:王正华,男,19岁,高小文化;吴锋,男,19岁,初中文化,共青团员。

使我至今难忘的是土城团的铁姑娘战斗队,多次受到上级表扬。这个民兵团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节目也十分优秀,他们演出的《六个老汉战工地》和《四个婆婆夸民兵》在全师闻名。这两个节目生动活泼,特色鲜明,政治性和艺术性都十分强烈,受到师首长的称赞和广大民兵的热烈欢迎。节奏明快,装扮整齐。歌曲的过门和节目的一些内容,至今让人回忆起来记忆犹新。如今大家都已是60好几乃至古稀之人。有时候我们几个老相识偶然相会在一起,会开玩笑地说:“你看看,你看看,现在如果让大家演出《六个老汉战工地》和《四个婆婆夸民兵》,都用不着画妆了。”一些年轻人听了,往往会躲在一旁,用手捂着脸偷偷发笑。

回忆当时的场面,让我终身难忘。所有人都攒足了劲头,一心只想着“要为毛主席争光,为国家争光”。没有机械,土方、石子基本上靠人工开挖、夯实和搬运,车推手抬、肩挑背扛,有人冻烂了手脚,有人磨破了衣服……可是,“为了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甚至24小时开工,不讲报酬,也没有一句怨言。工地上组织有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等队伍,处处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加巧干。寒冬腊月里大家也是干得热火朝天,并主动开展劳动竞赛,工程进度神速。不少积极分子已经到了下工时间,还要“为了毛主席再推一车土”。女民兵赵承秀的母亲去世后,她忍着悲痛,坚持不下火线,成为全师民兵学习的楷模。

如今,和我当年一起插队落户参加了焦枝铁路建设的一些老同学回忆起当年的岁月,仍然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在湖北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曾任宜昌县政协副主席的赵宗荣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我也参加了焦枝铁路大会战。我觉得那是值得回味的岁月:每天挑土,每天吃两斤,每天睡地铺,每天和上洋人在一起。美哉!乐也!”现在,有的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那时吃饭是要粮票的。我们每人每月的定量只有27.5斤,如果按每人每天吃2斤计算,一个月就得解决60斤的粮食指标。焦枝线宜昌段于1969年11月动工兴建,于1971年7月修成通车。焦枝线北接太焦、新焦铁路,南连枝柳线,途中在洛阳与陇海线相交;在宝丰有支线与漯河相通;在襄樊与汉丹(江口)线、襄渝线连接。是平行于京广线的我国南北交通干线的组成区段。焦枝线纵贯黄河、汉水、长江三大流域,地质复杂,工程艰巨,计有大小桥涵2389座。

焦枝铁路建成后,当时的新闻媒体称:“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人民战争’光辉思想响彻云霄的胜利凯歌。”通车那一天,中共中央发来贺电:“焦枝铁路创造了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为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总指挥孔庆德大手一挥:“一角钱一张票,坐焦枝全程!”他要让祖祖辈辈没坐过火车的百姓,过一回“铁路瘾”。通车仪式结束后,参加大会战的代表们分乘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在全线运行一个来回。列车每到一个站点,当地群众都敲锣打鼓,列队欢迎,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2010年9月29日,孔庆德同志在武汉因病逝世,享年100岁。

2023年9月再次修改于夷陵六一书斋 [1]

作者简介

欧阳运森,曾用名阳运森,笔名夷古,自号六一斋主人,湖北枝江人,生于1943年12月,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第38代后裔,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县级退休干部,副高职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