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我们需要回忆(许卫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们需要回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们需要回忆中国当代作家许卫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们需要回忆

我不知道其它动物有没有回忆功能,但我知道人不仅知道展望,还知道回忆,而且回忆占了大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

有人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这话可以是诗,可以是情调,但绝不是现实。我们获得的知识和使用知识大部分来自回忆之中,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来自回忆之中,而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的情感和灵魂的栖息地大多是在回忆之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数乡村在各种各样的伟大意义和发展需要中迅速消失,那种不顾村民生活习惯,心情感受,经济承受的开发,不痛惜农耕文化的血肉相连,挥刀自宫,一律拆迁,管你千年,百年,一切化为乌有。留住乡愁乡韵,谈何容易,几年一过,故乡除了方位,除了故乡上边那片无法拆迁的天空,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故乡没有,父母再没有了,我到底去爱什么?寻根问祖,何处去寻去问?落叶归根,根在哪里,叶落何处?那时,恐怕也就只有《远去的乡村符号》之类,余音不绝。

人类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但所有动物都有喜好山林草莽川泽的特性,身居100层高楼上的人还要弄几盆花草摆在那逼仄的空间,不就是留恋自然吗?留恋不就是回忆在作祟吗?花草不就乡村回忆标本之一吗。乡村不在了,不就剩下渐行渐远的乡村符号吗?

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商品的喧嚣,物质的诱惑,其节奏和压力使很多人变得焦躁和不安。劳作倦怠之余,多寻求安静悠闲的调整;而恬淡悠慢的农业文明正是给我们一种闲适安宁温馨的补养。现在我们离开电脑、电视、微信,就算走进了自然,就像进入世外桃源似得。而相对于城市化的烦躁与艳俗,乡村则蕴含更多古朴、真诚、幽静、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我们老一辈人深情的回忆,亲切的乡音、真挚的亲情,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淳朴的人际关系。虽然很多乡村在最近几年内的大量消失,有的有很高农耕文化价值的遗存也不复存在,但这并不代表乡村文化的立即消亡,它很多珍藏在人们心中,所以,乡村变得更加稀缺、更加珍贵。就算新时代的人也会饶有兴趣去探寻祖辈的印记,特别是人的天性总是喜欢大自然,而只有泥土和田野才有大自然。在人们的记忆里,乡村依然是安详的、恬淡的,桃花源,采菊东篱下,小荷才露尖尖角,稻花香里说丰年,停车坐爱枫林晚,长风万里送秋雁,春在溪头荠菜花,日暮苍山远,风雪夜归人,明月松间照,小麦覆陇黄……稍有文化的人,岂能忘却乡村。

故乡的夜晚已被月光融化,故乡的汗水很难再酿出醇香的美酒;但我忘不了故乡的雨雪把泪水和乳汁一起馈赠于我,让我记住生活的原味;忘不了,故乡的风霜把温柔和凛冽一起赋予我,让我保持灵魂的知觉。

我常想一个人没有了故乡,没有对故乡的记忆和念想,没有对故乡痛感和向往,不知会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怎么活下去?可是我很快清醒,在当下,这已是杞人之忧了。

当我的故乡从地球上无奈消失之后,我有一种突然成了孤儿的感觉,特别是故乡和父母都相继离开我以后,这种感觉更强烈,我几乎对一切都感觉陌生。我好像双目失明。也只有回到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过去才次第复活,那些早已死去的人也在向我微笑,那些几乎被掩埋的话语和行为都活灵活现地泛起在我脑海。

我并不想回到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如果这样你们会说我怕死,想返老还童。我说,也不全是的。我想的是故乡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消失了,故乡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我总该为故乡保留一粒沙土,一滴水,一片树叶,一棵草,一缕炊烟,也算没有忘恩负义吧。对于一个正常的人,事到如今,故乡曾经的一些缺点,在当下都是不可多得了,都让我肃然起敬;故乡给我的那点痛苦,我更会加倍珍惜和感激。

很多金子都埋在地下,我们看到和拥有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觉得故乡有很多金子也买不到的东西,比如乡亲们那些鲜活的语言、事迹,以及创造的精神与物质的农耕文化,当今,任何文学大师、工艺巨匠都会垂涎这种智慧。

“和泥土打交道能有什么出息?”,以我个人的事实证明出息确实不大,但我的身心始终要和泥土打交道,没有出息就没有出息吧。我绝不会因为“出息”,去假装精神贵族,冒充文化洋人。太有出息,我可能也就不是人了。

所谓忘恩负义,那一定是厌恶回忆

所谓数典忘祖,那一定是蔑视回忆

所谓不忘初心,一定是珍视回忆

所谓正视历史,一定是忠诚回忆

树高千尺不忘根,落叶归根,是感恩,是反哺,是真善美……

因为幸福 我回忆奋斗

因为前行 我回忆起点

为了故乡

为了故乡死去的人

为了渐渐淡忘故乡但还活着的人

为了那些将来想打探故乡还没有出生的人

我忍着心痛和泪水,写下《远去的乡村符号》,但愿你们得到的多是欢笑。

总是回忆,就没有未来吗?有!我们所没有经历的都是未来,当然还包括过去,包括在另一个世界。如今物质的故乡消失了,父母就是故乡,父母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故乡,我现在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回到故乡,我们能成为故乡的符号,也就算没有白活了。[1]

作者简介

许卫国 江苏泗洪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