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成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成集镇素有“苏北小延安”之称。该镇地处淮安市涟水县西部,南与淮阴区张集乡、刘老庄乡交界,西与淮阴区古寨乡相邻,北与涟水县余圩办事处、梁岔镇接壤,东与涟水县陈师镇隔河相望。涟麻路、淮高路在镇区交汇,交通便利。淮涟三干渠从镇内过境,是该镇灌溉河道,杰勋河、西张河为镇内主要排水河道。该镇人口2.39万人,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3个村民组。总面积41.17平方公里,耕地2.95万亩。近年来,立足本镇实际情况,主攻工业,稳定农业,全民创业,突破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了长足发展。[1]

镇情概况

成集镇素有“苏北小延安”之称。该镇地处淮安市涟水县西部,南与淮阴区张集乡、刘老庄乡交界,西与淮阴区古寨乡相邻,北与涟水县余圩办事处、梁岔镇接壤,东与涟水县陈师镇隔河相望。涟麻路、淮高路在镇区交汇。距京沪高速入口5公里,宁涟高速入口11公里。淮涟三干渠从镇内过境,是全镇的灌溉河道,杰勋河、西张河为镇内的主要排水河道。全镇共有社会人口2.39万人,镇政府下设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63个村民组。全镇总面积41.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95万亩。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群,内聚人心、外树形象、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立足本镇实际情况,挖掘内在潜力,争取外界支持。主攻工业,突出招商引资;稳定农业,巩固“双油制”;鼓励全民创业,突破第三产业。全镇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

光荣历史

成集是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初,涟水早期党员潘鸿烈同志就在这里成立了我县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成集支部,从此在成集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党领导下,成集农民开展了抗税活动,参加了1930年的“八一”暴动,成集是暴动的主要响应地。即使是1934年以后革命低潮时期,成集人民也没有泯灭对革命的向往。“七七”事变后,成集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淮涟地区影响极大。涟水沦陷后,成集人民首举义旗,成立了涟水抗日武装独立营。1939年6月,由淮阴、淮安、涟水三县抗日武装在成集集合编为陇海南进支队第8团,部队驻扎成集,领导机关也常在成集。在日寇大“扫荡“时,曾有灌云、涟水、淮阴、泗阳、沭阳五县县政府暂住成集,均得到成集人民的保护。此时成集抗日气氛之浓,人民革命热情之高,对革命队伍支持之大已达到空前的程度,故而被广大抗日群众誉为“苏北小延安”。当年“小延安”以成集朱南荡为中心,以成集、尤荡为基础,发展到余圩、祠堂、古桥的东部,以及梁岔的西部地区,南北约二十华里,东西约十八华里。成集的武装斗争也是卓有成效的,在斗争残酷的1942年——1943年间,成集三面(古寨、张集、朱双庄)临敌,但成集民众武装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多次进攻,使得近在咫尺的敌人不敢轻易踏进成集一步!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对成集大举清剿围攻,成集成众在党的领导下,无所畏惧,坚持斗争,以“割尾巴”战术机动灵活地打击了敌人。

革命战争年代,成集有千余人参战参军,300余人为革命英勇献身。著名的有浴血洪码的王道明烈士,身陷敌群坚贞不屈和朱启杰烈士,盘肠大战的朱启勋烈士,宁死不投降的朱前烈士等。英烈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被成集人民一代一代传颂着。

成集革命斗争史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它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英明伟大的党,具体地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生动地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伟大真理。[3]

经济发展

成集镇立足本镇实际,调整传统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壮大主导产业,合理选择项目,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定单农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以朱庄、杰勋、新华等村为主的万亩花生、油菜生产区的“双油制”种植模式,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成集、旗杆等村为示范,着力推广地梅、胡罗卜、荷仁豆、花菜等特色农业。与淮安江海公司合作,发展定单农业,降低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风险性,创新农民增收渠道。延伸农业产业链。兴办“农”字头企业。淮安金果露油脂有限公司、道明、法华、成集木材加工项目、宏华食品扩建项目相继投产,有效地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的增收。2003年,成集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

成集镇养殖业以猪、牛、羊、鸡、鹅、鸭、鸽等为主,全镇有上规模养鸡场6个。近年来农民能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积极调研市场,大力发展特种养殖。旗杆村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兴办淮安市亚泰兔业有限公司,该公司集獭兔养殖、原种供应、技术指导、兔肉加工、毛皮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计划明年发展种兔达万只,创建饲养点20个,用2到3年时间建成苏北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