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是唐代诗人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作品原文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1]

天籁何参差,噫然大块吹。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

七叶运皇化,千龄光本支。仙风生指树,大雅歌螽斯。

诸王若鸾虬,肃穆列藩维。哲兄锡茅土,圣代罗荣滋。

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伊昔全盛日,雄豪动京师。

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鼓钟出朱邸,金翠照丹墀。

君王一顾盼,选色献蛾眉。列戟十八年,未曾辄迁移。

大臣小喑呜,谪窜天南垂。长沙不足舞,贝锦且成诗。

佐郡浙江西,病闲绝驱驰。阶轩日苔藓,鸟雀噪檐帷。

时乘平肩舆,出入畏人知。北宅聊偃憩,欢愉恤茕嫠。

羞言梁苑地,烜赫耀旌旗。兄弟八九人,吴秦各分离。

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小子谢麟阁,雁行忝肩随。

令弟字延陵,凤毛出天姿。清英神仙骨,芬馥茝兰蕤。

梦得春草句,将非惠连谁?深心紫河车,与我特相宜。

金膏犹罔象,玉液尚磷缁。伏枕寄宾馆,宛同清漳湄。

药物多见馈,珍羞亦兼之。谁道溟渤深,犹言浅恩慈。

鸣蝉游子意,促织念归期。骄阳何太赫,海水烁龙龟。

百川尽凋枯,舟楫阁中逵。策马摇凉月,通宵出郊圻。

泣别目眷眷,伤心步迟迟。愿言保明德,王室伫清夷。

掺袂何所道? 援毫投此辞。

作品译文

天籁之音高底起伏,噫然吹拂大地。[2]

天地万物本源的道如袋如箱包括一切,老子紫气逶迤西去。

大唐已经有七个皇帝继承皇运,千秋万代绵延不息。

树大枝叶繁多,仙风顿生,庙堂奏起大雅之歌《螽斯》,歌颂子孙繁衍。

诸王如凤如龙,成为藩维肃穆拱卫天庭。

皇上赐给贤兄茅土为封王信物,圣明时代枝叶茂盛生长。

你以九卿之爵位领导管理徐国一方,并且文思如潮,有七步成诗的才华,不逊色于陈王曹植。

以前徐王全盛之日,雄豪之名惊动京城。

冠剑上朝登凤阙,龙池里楼船上侍卫皇上。

敲鼓鸣钟出朱门深宅,流金飞翠照耀庭院丹墀。

君王累累顾盼,选美色献蛾眉少女。

在皇上跟前列戟护卫十八年,从来未曾迁移。

因为李林甫陷害,小错而得大罪,贬谪流窜到南疆。

长沙不足施展你的才华,且用贝锦写诗。

在浙江西佐郡,病后闲暇杜绝驱驰。

来客稀少,台阶长满苔藓,只有鸟雀在屋檐噪括不停。

时时乘坐平肩舆出入,不张声势回避行人。

在北宅安居休息,欢愉体恤寡妇。

也不提往日豪华的梁苑了,曾经旌旗耀日。

你兄弟八九人,各自分离在吴国秦国。

大贤通达有先兆,岂能只考虑独自的安危?

小子李白我谢拜你的麟阁,很惭愧能与你雁行肩随。

令弟的名字延陵,如凤毛秀出天姿。

清俊有神仙风骨,芬馥葳蕤如兰。

梦得春草佳句,不是谢惠连会是谁呢?

深心爱好修炼紫河车,与我特别相宜相惬。

金丹依然虚无不实,玉液也被人玷污。

卧病寄居在宾馆,宛如住在清清的漳河之湄。

感谢你们馈赠药物,也赠送不少山珍海味。

谁说溟渤海洋渊深?我说深不过你们的恩慈。

鸣蝉也知道游子的心意,促织也念叨着归期。

骄阳为什么如此炙手可热,海水也热得可以烁伤龙龟。

百川尽被凋枯,舟楫之便不再是通向各方的交通工具。

策马摇荡着凉月,通宵在郊区赏玩。

临别依恋不舍,泪流滂沱,伤心之极,起步迟迟。

愿劝言皇上明德恩慈,让王室安稳太平。

执袖握别说什么呢? 援笔展毫写赠此辞。

作者简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视频

走进诗人李白

诗人李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