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感受夏天(伊焕章)

​​​​​​​​​感受夏天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感受夏天》中国当代作家伊焕章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感受夏天

同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夏天,不同群体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感受。

北方夏天的降临,如同在烧一锅水,气温缓缓上升。人们的穿着由厚而薄,由薄而露,渐渐赤裸。到满大街的女人都穿上裙子时,夏天便带着火辣辣的情绪扑面而来。这时,男人脸上的汗水淋漓着,上半身裸露着,露出真正男子汉的古铜本色。当气温升至和人的体温相当时,人们真正感觉到了夏天高涨的热情。特别是一丝风也没有的闷热天气里,人人感到溽热难耐,产生了烦躁情绪,开始报怨:“今年的夏天太热啦!”

北方真正的庄稼人是不会报怨的。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里,他们完全沉浸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作中。面朝黑土背朝天,叩响了击壤歌。他们深知道,庄稼不仅靠土壤雨露生长,还要依赖于较高的温度生长。哪年积温低,哪年粮食必然歉收。夏天越热,他们越高兴。他们说:“夏天不热,庄稼不长,到秋天吃什么?”

盛夏,月光如水的夜晚,三三两两的庄稼人,踏着皎洁的月色,来到夜幕笼罩的田野里。这时,夜露漫延,蛙鼓声声,田野里弥漫着泥土和庄稼的芳香,沁人心脾。他们悄悄走进玉米地,趴在温热湿润的土地上,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着什么。玉米地里不时传来似有若无“咔、咔”的响声,十分微弱。只有真正的庄稼人才能听清。到底是什么声音呢?那是玉米在夜里往上窜的拔节声。这是由于夏天的催促而生发的。对于庄稼人来说,这是最美妙的天籁之音,最动听的悦耳音乐。他们无比热爱着夏天。正是由于夏天的炎热,才会使他们庄稼长得质粒饱满。尽管如火灸烤的烈日,把脸、手、后背晒爆了皮,眼珠里布满血丝,衣服被日头晒得褪了色,甚至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也不会说夏天一句坏话。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庄稼一起熬过火热的夏天。

人们常说:春华秋实。这是不公平的,忽视了夏天的伟力。农民们深深懂得:只有夏热,才有秋实。人们往往只注重春种秋收,忽视了夏天的辛勤耕耘。开端和结果有人关注,一个事物成长的艰辛过程被忽略了。往往人们只看见了结果的辉煌。

在南方,面临盛夏的城里人却有另一番感受。慷慨的阳光肆无忌惮地泼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楼房的钢筋混凝土像刚刚被火烤过似的,散发出的热浪扑向行人。踩在水泥马路上直烫脚。有人夸张地说:“打破一个鸡蛋,摊到马路上,一会儿就熟了。”在北方长大的我,第一次在南方——杭州度夏,真正领教了南方夏天的热劲儿。七月下旬,气温直逼零上40度。室内的自来水都变热了,淋浴时无需加温。昼夜离不开空调。睡到半夜,如果空调一停,就会热醒。遇到多少天不刮风不下雨,更是酷热难捱,连西湖的游人也骤减。虽然有空调帮助解暑降温,但是,城里人仍急切盼望金风送爽,早日告别夏天,远离酷暑。他们并不欢迎过热的夏天。

尽管如此,夏天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夏天不仅仅奉献着光和热,还奉献出炫目的美丽。红日、蓝天、白云、绿地、繁花……夏天用浓墨重彩渲染着全世界。无论是北方色彩斑斓的野花,还是南方风姿绰约的山花,到处烂漫如海,争奇斗艳。红似火焰,灿若云霞,蓝如碧空,白若堆雪,黄像锦缎……绚丽如虹,香气袭人。西子湖畔的荷花,只与夏天为伍。只有在这时,才肯一蓬蓬露出水面,亭亭玉立,如少女临湖蘸水轻拂着游人,向世人展示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一旦离开夏天,她们就会叶落花萎枝残。北方的麦浪也赶在夏天流火的日子汹涌澎湃,奏响了一支雄浑的丰收交响曲。了不起的夏季麦子,养育成北方人的血脉和气质。

夏天,处处潇洒着生命的意象。只有夏天,才灿烂出姹紫嫣红的娇艳。只有夏天,才热烈出如火如荼的生命火焰。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在夏日艳阳高照下,到处绿意葱笼,生机无限。满溢青春气息的生命活力,在夏日涌动着迸发着……面对绿油油的庄稼、水灵灵的菜果,我敬重夏天,同时我更敬重土地和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们。

如果把一年四季比作人生的四个时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那么,夏季犹如人生的青年时期,正是成长中必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一片作物,不经过夏季火热的熏陶,哪有 秋天的成熟和硕果累累。一个人,不经过青年时期的刻苦磨炼,哪有中年的辉煌。

感谢夏天,慷慨馈赠我们青苗、绿树、鲜花及一切鲜活的生命。在万物蓬勃向上的季节里,热点儿又算得了什么。北方人面对严冬的奇寒都不惧怕,难道还惧怕盛夏的炎热吗?

让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夏天一样绽放出自己的美丽吧! [1]

作者简介

伊焕章,满族,笔名:一方伊人,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