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快節奏與慢生活(申何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快節奏與慢生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快節奏與慢生活中國當代作家申何秀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快節奏與慢生活

節奏再快,生活也要慢慢過。

自然的節奏依然還是那個路數,地球的轉動並沒有因你的步履加快而主動提速,反而因一種極具誘惑的光,使當代夸父懷揣尾氣變着法兒一路向太陽狂奔,結果因其體力不支,不得不棄杖化為厚厚的霧霾

今夕,生活的節奏受人為操縱愈演愈烈。從一日看盡長安花到半天游遍四大洋,似乎竭力在求證現代人的瞳孔存儲量已足夠大,其結果無非就是宣誓了一個龐大的前無古人的觀花過程。從景點旅遊到博物館進出,從各類書畫大展到形形色色的文學作品評獎,從各類筆試面試到工作崗位的多級跳,無一不在詮釋當下生活的短平快。其實生活的節奏越快,人們越感覺不到生活的快樂,只有忙活。「快活」其實並不快活,慢活方才顯得生命的長久。閒適悠哉更符合人類的共同心理。想要活得長壽且自在,就不能攆着地球跑。總有些人在領跑生活的節奏,不必人人強跟。

要說到悠閒,明朝人堪稱楷模。從《清暑筆談》《錢公良測語》到《槎庵燕語》《六研齋筆記三筆》及《菜根譚》《反菜根譚》等眾多明人寫的書,皆在論述閒適與「快活」的意境內涵。學會忙中偷閒,閒時靜心,投身自然,再於閒中求閒。諸如操琴聽曲、踏青賞花、筆走龍蛇、作弄丹青、品茶賦詩、遛鳥博弈……,在快活中找點慢活,在慢活中體味幸福。

當代的全球化節奏,似乎就是一道催命符,由不得你不邁腿就一溜小跑跟過去了。城市的街道越變越寬,而人們的出行卻越來越難,公路鐵路使勁提速,還是趕不上地球的自轉。何故?追求無限。其實一切的一切都不如生命本身重要,「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在重視人本的享受與快樂,推重市井生活的價值方面,我們不能和明清人比試點滴。他們娛世、玩世,絕不超世、出世、厭世。「蘆花被下,臥雪眠雲,保全得一窩夜氣;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明人對閒適的理解很含蓄。

今人如此只圖走馬顧不上觀花的節奏,何異於提頭自撞不周山?為何我們總是樂終於殉葬這自我創造的痛苦深淵?「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才我們該有的境界生活的節奏。試問當世英豪,有幾人能入「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之大美至境?撫琴、品茗、聽軒雨、賞飛雪,已成為時代標本,怎奈其境猶存,其意殆失!

如今,全球人都在趕死般提速生活,其實是在無知地糟蹋幸福。君不見全球每年非正常死亡率霸占榜首的永遠都是車禍,這就是典型的樂於自戕般的風馳電掣。其實不管幹什麼,追求越快就越找不到生活的感覺與機趣。從文化領域來說,有人居然能從 肯德基快「慘」中演化出一種叫快「殘」文化!徹底廢除了鑿壁借光及路燈下品讀的文化底蘊!而當代之所謂閱讀,無非就是把手機貼在臉上,蜻蜓點水過後,依然如故彷徨,奔跑的硝煙早已湮沒了讀書品味的道場。

我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人的人均閱讀量為每年4.35本書。看看有代表性的他國年人均閱讀量:韓國11本,美國13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0本。這個數據給不讀書照樣可以當老闆的時下部分國人找到了充分的證據。再從人均年購書量看:以色列64本,俄羅斯55本,美國50本,而中國人每年購書不超5本!其中可能還不排除相當數量的教輔資料。從以上一系列數據看,似乎我國人民的生活節奏大大快於世界各發達國家,或者換個角度也可以這樣理解:我國的發展車輪滾滾向前,沒有任何時間可以讓我們坐下來認真細讀任何一本書!其實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信號,高層也看到了這個潛在的危機。多次倡導全民閱讀,為此,把圖書館閱覽室鋪排至中國廣大農村。然而,國家劃撥到全國各行政村的所有圖書,不是遺失過半,就是塵封於高閣,因為,沒有一個理由能讓他們坐下來在書中覓到黃金與美女。改革開放後,所有精壯勞動力統一貼上了一個WTO標籤——打工仔。起始是北方人給南方人打工,後來演變為南北方給所有外企打工,直至時下,漸漸發展為集國中主力為全世界打工。如果我們的奔跑節奏是為了給世界服務,那麼服務背後的心酸依然還得由我們自己來埋單。如果為他人埋單是我們自願追求的最終結果,那麼拼刺的過程是不是早已失去舉槍的內涵?難道我們天生喜好的一路小跑地幹活,就是為了讓他人在綠茵中靜心閱讀?

「掩戶焚香,清福已具。好無福者,定生他想。更有福者,輔以讀書。(明·陳繼儒《岩棲幽事》)」此古人慢生活之一境也。「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於邱阜之巔使人興邁。」(明·洪應明《菜根譚》)忘情投身于山水,把閱讀融化於自然,凌空飛翔的我們是否陡生汗顏?

《老子》曰:「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名利重比生命乎?疾馳的背影最容易丟掉儒雅,無雅的拼殺何談功成名就之趣?無趣自然無味,無味無趣何異於久死之朽木?清風日日幽,閒月等君來。「佳思忽來,書能下酒;俠情一往,雲可贈人。」(清·陳眉公《小窗幽記》)借陳公得閒之幽境,乘天邊之游雲,沉醉一把放浪形骸之悠閒,以慰生命之苦短。[1]

作者簡介

申何秀,潞城男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