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作品名称: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

目录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1]

正文

忆昨结交豪侠客,意气相倾无促戚。

十年离乱如不知,日费黄金出游剧。

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

桓王墓下沙草白,仿佛地似辽城东。

马行雪中四蹄热,流影欲追飞隼灭。

归来笑学曹景宗,生击黄獐饮其血。

皋桥泰娘双翠蛾,唤来尊前为我歌,白日欲没奈愁何。

回潭水绿春始波,此中夜游乐更多。

月出东山白云里,照见船中笛声起。

惊鸥飞过片片轻,有似梅花落江水。

天峰最高明日登,手接飞鸟攀危藤。

龙门路黑不可上,松风吹灭岩中灯。

众客欲归我不能,更度前岭缘崚嶒远携茗器下相候,喜有 白首楞伽僧。

馆娃离宫已为寺,香径无人欲愁思。

醉题高壁墨如鸦,一半欹斜不成字。

夫差城南天下稀,狂游累日忘却归。

座中争起劝我酒,但道饮此无相违。

自从飘零各江海,故旧如今几人在。

荒烟落日野乌啼,寂寞青山颜亦改。

须知少年乐事偏,当饮岂得言无钱。

我今自算虽未老,豪健已觉难如前。

去日已去不可止,来日方来犹可喜。

古来达士有名言,只说人生行乐耳。[2]

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3]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