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恩師(7)(趙炳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憶恩師(7)》是中國當代作家趙炳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憶恩師(7)
光陰似箭,往事難忘。幾位恩師的形象總是在腦海中縈迴,深藏於心中。時間已過去30多年,但他們的言傳身教一直激勵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求真向善,砥礪前行。
1978年初,我接到了錄取到固原師範的一紙通知書。歐陽端清是我在師範就讀時的第一任語文老師,先生是湖南株州人,195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
先生說話略帶湖南口音,他有為人師者的良好風範,總是滿臉微笑,待人和藹熱情,永遠是不急不躁,溫文爾雅。我對先生講《陳情表》的印象特別深刻。在這堂課上,他讓一位同學站起來朗讀。此同學讀畢,只見他微微一笑後,竟大跨一步上前,手掌慢慢貼上胸口,動情地朗誦起來(準確地說應該是吟唱):「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當他誦到「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時,聲音有些顫抖,眼眶似有淚花閃動。誦畢,教室寂靜,空氣似凝滯,繼而響起熱烈的掌聲。
據說老先生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左右逢源,其秘訣在於他的「背功」。讓我們這些在「文革」中度過了蒼白中學時代的學生驚喜不已,於是,學習起來便也更增力添趣。
李進才先生是我的第二任語文老師,又兼班主任。李先生個兒不高,顯得瘦削,常常戴着一頂鴨舌帽。他為人豁達、性格開朗,教學方式靈活,深得同學們的喜愛。
如果說語文課堂給了我一些善於探疑的思維的話,我想那是和李先生的教誨分不開的。先生講課不囿前人之說,廣引資料,探幽發微,細作考證,因而,或評文或論人或議事,常有獨到見解,多援例證,坦陳己見,獨成一家之言。
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句,淺顯易懂,老幼耳熟能詳,而他則於淺易處作深探究,得出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臭」字應讀「xiù」,解釋為「氣味」(這裡指酒肉散發出的香味兒),不能讀成「chòu」。他說我們欣賞古代詩歌,要尊重原作。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爆發前夕天寶十四年的冬天。當時詩人由京城長安赴奉先探親,路途所見景象,使詩人感受深刻:一方面是富人家的奢侈享樂、酒肉飄香,一方面是窮人啼飢號寒,拋屍荒野。酒肉飄香與荒野餓殍不正是形成鮮明的對照嗎?況且這裡寫的是冬天的景象,酒肉飄香與荒野餓殍正符合當時的情景,而酒肉發臭在那寒冷的冬天則不太可能。古人誠然沒有冰箱,但他們還不至於蠢到把肉放臭(惡臭)。他說:「如把『酒肉臭』讀作『chòu』,解釋為『污穢難聞的氣味』,顯然是注釋者忽略了古今詞義的差異,只是簡單化地以今推古。」
我那時就喜歡文學,喜歡詩歌,這顆種子就是在讀師範期間埋下的。
一次,校園壁報上抄了我寫的一首小詩,先生讀了,竟到教室找我,先是一番鼓勵,再是指出不足,讓我修改,並說:「你能悟出為什麼要這樣改,就是進步。」接着,他竟然又慢慢放聲讀起來,邊讀邊用手嘟嘟嘟地擊着桌子。讀畢,他說:「詩要講究韻律,上口才好。」我大受啟發、感動和鼓舞。聽着先生的教誨,如沐浴春風,仿佛一泓清泉從心田流過。
朱世忠先生也是一位頗具個性魅力的老師。在給我們授課的老師中,他算是最年輕的了。朱老師雖然給我們教授《語文基礎知識》,但在課堂上常給我們講一些文學創作中的體會,還廣徵博引,時不時地給我們讀他在報刊發表的一些文章。他常常告誡我們:「師範的學生,一定要多讀一點,多背一點,多寫一點。」後來,我才明白了,前兩個「一點」原來是為後一個「一點」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的。他寫的雜文隨筆,字字珠璣,句句見工,幽默詼諧,趣味橫生,後來才知道先生當時已著稱於寧夏文壇。
1984年天賜良機,我考入固原師範專科學校進修學習,這是我人生讀書的第二個春天。當時固原師專可以說人才薈萃,學術氛圍十分濃郁。在固原師專的兩年裡,許多老師都是我崇敬的師長和前輩。這些老師大多學養深厚,滿腹經綸。中文系有袁伯誠、楊子儀、華世欣等一批外地老牌大學生任教。
其中,給我教先秦文學的袁伯誠先生就常常令我懷念。不僅是他有許多成就,而是在課堂上,對於學生和所授課程的熱忱,讓人感動。先生講起課來有着豐富的感情,抑揚頓挫的語調,高亢激昂的聲音在教室中鏗鏘作響,而我們的感情早已被俘獲,進入了無際的遐思。或許在某些「聰明」人看來,先生可能有些「迂」,「迂」得那麼天真、爛漫,那麼近乎孩童(先生非常推崇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然而,在我看來,先生的「迂」,正說明先生精神有如水晶般透亮、純潔,沒有半點雜質。
給我們教古漢語的楊子儀先生個兒不高,愛穿中山裝,整潔莊嚴。走在路上,手攜教案或書冊,神采奕奕,風度翩翩。先生授課很有大家風範,但卻沒有一點架子。先生對古漢語及音韻學造詣很深,講課不緊不慢,態度和藹可親,每次都寫有詳細的講稿。我本來對古漢語感興趣,又喜歡「爬格子」,很快就成為先生的得意門生。
作者簡介
趙炳庭,中學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