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叔父(康健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叔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憶叔父》中國當代作家康健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憶叔父

我的叔父康明倫,因年事已高,內臟器官衰竭,於辛丑年農曆二月二十八日與世長辭,享年97歲。叔父的磕然辭世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他那嚴謹治學,敬業奉獻的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那寬廣的胸懷,溫和的性格,給我們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回想起與他老人家相處的日子裡,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叔父大人1949年參加革命,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師靈小學、師靈油坊張小學、呂店鄉窪郭小學、儀封黌廟小學、儀封中學、西平完全中學、西平一中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間因「侯王建議」調回家鄉,分別在小街學校、康莊學校任教。70年代初至離休前,分別在權寨高中、楊莊高中及專探高中任教。1980年按照國家規定,離、退休人員允許子女接班,叔父為了解決四弟(我們堂兄弟排行老四)的工作問題,提前辦理了離休手續。叔父從教幾十年,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高中任教,凡是他所教過的學生只要提起他,無不交口稱讚,讚揚他的嚴謹治學,更主要是他的敬業精神以及為人風格,對待他的學子像親人一樣呵護。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他總是關愛有加,鼓勵加勉勵;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他總是言傳身教,施之以情,從不訓斥、批評;對家庭條件差、生活困難的學生他總是關懷備至。五十年代初期他在西平縣完全中學任教擔任初中一年級的班主任,當時國家對學生的生活補貼實行助學金制,他在工作之餘親自走訪了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摸清實底,讓真正家庭條件差、上不起學的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補貼。1957年,正是他人生中的巔峰期,可是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降到他身上,經醫院檢查他被確診為肺結核病,當時的醫療條件肺結核病幾乎屬於不治之症,學校為了讓他儘快治病,把他從班主任崗位上調下來到教務處工作,他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會在那裡發出光和熱。

叔父離休後,本應該是在家裡頤享天年,可是就在他離休後的第二年,當時在全國興起了修志之風,我縣同全國一樣,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組織部分離、退休老教師充實到縣史志辦公室,叔父也受聘於此。在這裡一干就是十來年,直到《西平縣誌》一書出版發行。叔父在史志辦工作的日日夜夜裡,儘管當時他已有六十多歲,但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至今使我難以忘懷,記憶猶新。當時他主要負責西平縣境內方言的收集與編輯,叔父為了準確及時的收集整理我縣不同鄉村的方言,跑偏了全縣十幾個鄉鎮,幾十個自然村,那時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車,六十多歲的老人仍然騎着自行車走村串戶,調查記錄語調發音。每到一個村還要邀請村裡的長者,了解方言發音的歷史淵源,還出差到南京等地查閱有關檔案資料。記得有一次他從外地出差剛回來還沒顧上休息,單位急着趕時間,要把縣誌的初稿整理出來,他得知這個情況後二話沒說,拖住疲憊的身體,顧不上旅途的勞頓,迅速趕到單位投入到工作中。當時為了趕寫縣誌,節假日不休息,晚上加班是常事。《西平縣誌》能夠高質量的出版發行,與叔父的辛勤耕耘也是分不開的。完成使命後,根據縣政府的安排,他們這部分年事已高的受聘人員回原籍安度晚年,我的叔父回到了闊別幾十年的家鄉。

回家後的叔父,仍然堅持看書學習,他的床頭柜上,整齊地擺放着《康熙字典》,《英語字典》及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書。為了鍛煉大腦,他每天還堅持背英語單詞,成語典故等。村上的學生放學做作業一旦遇到難題或是英語發音不準時,總是跑到他的住處請教,他都會認認真真地為他們輔導。我們做晚輩的也會時常抽出時間回去看望他,每當見到我們時,他總是先問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然後再問及我們的工作情況,等臨走時,還要再三囑咐:要注意身體,教育好孩子們,做好自己的工作等,他每次的囑託對我們都有很大鞭策,收益匪淺。我家的閨女,在婆家能夠做到孝敬公婆、勤儉持家、相夫教子與他老人家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叔父這一輩子給予晚輩們的精神食糧太多太多,但他從不講兒女們對他的回報。我大姐(女孩堂兄妹排行老大)大兒子在湖北省安家,二兒子在鄭州工作,大姐常年奔波於湖北、鄭州之間,回家看望老叔的機會少之又少;我三姐(女孩排行老三)兒子在北京工作,三姐也是常年在京城居住,回來的機會也不多;我四弟在鄉下教書,家裡又種了幾畝地,忙了學校忙地里,看望他的時候也很少。我的叔父十分理解兒女們的難處,從不嘮叨、不抱怨、不在意她們的禮數。前幾年老人家已經入耄耋之年,在老家生活諸多不便,我六弟(堂兄妹排行老六)把他老人家接到縣城裡居住,我們去看望他的機會就多了。老叔的記憶力特別好,儘管九十多歲的高齡了,耳不聾,眼不花,我姑家幾個表兄弟在南陽工作,也時常給他打電話問安,他都會如數家珍似的把那邊所有的大人,小孩一一問候個遍。我的叔父很會理性處事,從不給子女們添麻煩,吃飯也從不挑食,每天給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就在他發病的那天,仍然像往常一樣頭腦清醒,安詳的離開了我們。

叔父的一生雖是平凡的一生,但值得我們驕傲。他帶着對晚輩們的眷戀,依依不捨的走了,我們一定會把他留下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叔父大人安息吧![1]

作者簡介

康健民,作者系縣衛健委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