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必然丢失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必然丢失氮

 

 

 

必然丢失氮(obligatorynitrogenlosses)是指在无蛋白质膳食时所丢失的氮量。健康成人当给以无氮膳食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仍继续进行。被分解的氨基酸可再用于合成,并且此过程很有效。但是,也有少部分氨基酸被分解、代谢成尿氮化合物(尿内源氮),粪中也有一定的损失(粪代谢氮)。

简介

健康成人当给以无氮膳食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仍继续进行。被分解的氨基酸可再用于合成,并且此过程很有效。但是,也有少部分氨基酸被分解、代谢成尿氮化合物(尿内源氮),粪中也有一定的损失(粪代谢氮)。最初尿氮明显下降,以后长时间缓慢下降到相对稳定。根据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食用无氮膳食10~14天后平均每天尿氮排出量为37mg/kg;粪氮约为12mg/kg;至于由皮肤及其他次要途径损失的氮量根据1985年WHO的规定:成人每天为8mg/kg,12岁以下的儿童每天为10mg/kg,即每日氮的损失总量约为57mg/kg。一个成年人在摄食无氮食物时,若膳食蛋白质被完全利用,则相当于每日排出0.36g/kg的食物蛋白质。据此,成人每千克体重摄食0.36g膳食蛋白质应能补偿必然丢失的氮量,并达到氮平衡。

DRI

世界各国对蛋白质摄入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1985年FAO/WHO提出,成年人不分男女性别蛋白质的需要量为0.7 5g/(kg·d),这是按照优质蛋白质计算的结果。我国居民的食物摄入目前仍以植物蛋白质为主,蛋白质质量不如动物蛋白高。因此蛋白质推荐量应适当高于此标准。依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构成以及各年龄段人群的蛋白质代谢特点,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的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量中的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ecommendnutrientintake,RNI)。按此推荐量摄入蛋白质是较为安全和可靠的。从能量角度来说,蛋白质供给体内的热量占总热量的11%~14%为好。其中成人为11%~12%;儿童和青少年因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适当高些,为13%~14%;老年人为15%,可防止负氮平衡出现。不过,蛋白质的需要量与能量不同,满足蛋白质的需要和大量摄食蛋白质引起有害作用的量相差甚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健康人摄取比推荐的摄入量高2~3倍的蛋白质均无不利影响。

氮平衡试验

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常情况下,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处在正氮平衡状态,老年以后为负氮平衡,成年到老年则处在氮平衡阶段。因疾病、创伤或手术的影响造成大量含氮成分流失而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这是负氮平衡的重要原因。临床经氮平衡测定还可间接地了解在营养支持治疗中个体对外来含氮物质的吸收利用率。因医院化验室一般不进行定氮测定,临可用下式计算氮平衡: 氮平衡=24小时蛋白质摄入量(g)/6.25 -〔24小时尿素氮(g) +3 g〕上式中,24小时蛋白质摄入量(g) /6.25为氮的摄入量,一般以每100g蛋白质含16g氮计算,但如病人输入的氨基酸液,则应以产品含氮量和输液总量进行计算。〔24小时尿尿素氮(g) +3g〕相当于氮的排出量,公式中3g为日必然丢失氮值,作为常数计算,包括尿中的尿酸、肌酐及少量氨基酸以及粪便和皮肤排泄的氮量。

健康成人,当给以无氮膳食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仍继续进行。被分解的氨基酸可再用于合成,并且此过程很有效。但是,也有少部分氨基酸被分解、代谢成尿氮化合物,粪中也有一定的损失。最初尿氮明显下降,以后长时间缓慢下降到相对稳定。

根据大量研究结果,食用无氮膳食10—14d后平均每天尿氮排出量为37mg/kg,粪氮约为12mg/kg,至于由皮肤及其它次要途径损失的氮量实际测定比较麻烦,一般实验室不易进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推论到群体时因个体差异尚应有一个合理的延伸以照顾绝大多数人。此外,进行蛋白质平衡试验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还应考虑到与实际生活中所消费的蛋白质差异等。必然丢失氮量,根据1985年WHO的规定:成人每天为8mg/kg;12岁以下的儿童每天为10mg/kg。综上所述,成年人在无N膳食条件下,每天N的损失总量为57mg/kg(37+12+8=57),相当于每天排出蛋白质0.36g/kg(57mg×6.25)。假设食物蛋白质被完全利用,据此可认为,若食物蛋白质按0.36g/kg摄入,应能补偿成人机体的蛋白质丢失,达到N平衡。氮平衡状态可表示为下式: 摄入氮=尿氮+粪氮+其他氮损失。[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