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徽州区西溪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徽州区西溪南镇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部,是黄山新城的北大门,镇政府设在西溪南村,距区府岩寺镇5公里,距市府屯溪10公里,随着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号路的贯通,西溪南成为徽州城区与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结合部,合铜黄高速公路徽州区出口位于本镇琶村村,即将建设的三条铁路途经该镇,黄山站选址在该镇境内,交通方便快捷。国土面积47.8平方千米,下辖西溪南、竦塘、石桥琶村东红、坑上6个行政村,14177人(2017)。[1]

中文名: 西溪南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安徽黄山市

面 积: 47.8 km²

下辖地区: 西溪南村、竦塘村、坑上村、石桥村、琶村、东红村

政府驻地:西溪南村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4177人(2017)

著名景点: 老屋阁及绿绕亭、枫杨林

机 场: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

火车站:黄山北站

车牌代码: 皖J

乡镇简介编

镇政府设立在西溪南村,中心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距区府岩寺5公里,岩竦公路、黄山新城主干道的建成,形成新的横穿镇东南的过境公路,进一步拉近西溪南与岩寺、屯溪的距离,使之成为黄山市及徽州区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区划

2001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国土面积55平方公里。

2008年并村,辖西溪南、长林、竦塘、石桥、琶村、东红、坑上七个行政村。

2015年将徽州区西溪南镇长林村划归屯溪区新潭镇管辖。 现辖6村。

地理位置

西溪南镇位于徽州区西南部,与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呈坎镇及黄山经济开发区、休宁县万安镇接壤,介于东经118°12'─118°18',北纬29°48'─29°56'之间。西溪南是黄山新城的北大门,2009年6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现已被列入黄山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核心区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镇政府设立在西溪南村丰南大道,距区政府驻地岩寺5公里,市政府驻地屯溪15公里。合铜黄高速公路徽州区出口设在该镇琶村。岩竦公路、黄山经济开发区梅林大道及北京—福州、杭州—黄山高速铁路,皖赣铁路三条高铁并站建设的黄山北站设在境内长林村,即将建设的歙县界牌岭至黟县渔亭一级公路穿镇而过,交通非常便捷。

地理气候

西溪南镇系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是宜农、宜牧、宜工的综合发展地区。一年四季温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全年降雨量1498mm,主要降雨集中于早春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955小时,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24天。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

经济发展

西溪南境内盛产粮油、蚕茧、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绿色果品等农副产品,农业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2004年该镇被黄山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西溪南镇是安徽养蜂数量最多、产值和效益最好的乡镇,1997年被省蜂协援予“安徽养蜂第一乡”称号。2004年全镇有近700户从事养蜂生产,户均养蜂60群以上,蜂群总量4.3万群,蜂产品产量达到4200吨,产值近3000万元。西溪南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绝佳之处。西溪南古称丰溪、丰南,形成于唐,历经宋元,鼎盛于明清,当时商者足迹遍布扬州、南京、杭州及沿淮一带,以盐商为主,兼营茶、木材、典当等行业,成为徽商历史的重要组成部份。西溪南古村落保存较完好,村中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阁、绿绕亭,以及大量的明清古建筑,“丰溪八景”、“溪南十园”等遗迹依晰可见,世界名著《金瓶梅》故事情节中描写的相关建筑依旧可寻。千年银杏树、五百年桂花树、二百年罗汉松生长旺盛,独具观赏价值。坑上二坝水面1500余亩,两岸植被完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名人游踪

西溪南村,又名丰南或丰溪,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乡。该村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山环水绕,景色佳丽,明代中叶,多大商巨贾,且力主“亦商亦儒”。一时四方文人雅士联袂而至。可驻足、可交谊、可吟咏、可游览,真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苏州吴门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号枝山(1460?─1526年),捷足先登。他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在他逗留之间,给西溪南题写了《丰溪八景》诗<内容略>,诗好字也佳,已摹刻上石,流传于后。该碑石现藏全县“碑园”。明代,西溪南村中有一私人花园,称“果园”,?由有珍花异木,亭如山石,还有大塘小池,相互穿插映衬,景色十分幽美,相传此为祝允明、唐寅二人设置规划,虽旧容毁损,但遗迹仍然可寻。明末,西溪南要有吴周生者,又名吴桢,家藏墨宝甚富,且都是稀世珍物。时董其昌(字云祥,?当时杰出书画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今上海松江县人)来到他家,?视为知音,结为挚友,对他珍藏的宝墨<书法部分>给予鉴定,题跋,随之摹敕上石,称《清鉴堂》贴,内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蒂、怀素、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的手笔,也有董其昌的手稿。当时一道参予鉴定题跋的还有大家陈继儒。该贴约有碑石五十块,现存歙县《碑园》。董其昌还给大户吴天行住屋(俗称葫芦门,?现座落在西溪南村后街)题名“十二楼”(书写此名)。?取唐人诗意“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又在十二楼的壁上作画,弥足珍贵,奈年岁久远,杳元痕迹清代大画家石涛,又号大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也来过西溪南村,并作了“丰溪八景”画,<?按祝允明题《丰溪八景》原意>,现存上海博物馆。明朝大司马汪道昆,邻村松明山人,距西溪南村仅一水之隔,他常来西溪南,曾为西溪南村写过不少文章,如《溪南吴氏重修仁义院记》、《曲水园记》、《溪南吴氏礼堂记》、《溪南吴氏敦本词碑》等。公元一九三八年三月,新四年奉命进驻现徽州区岩寺镇,进行整顿改编,组织东进抗日,当时新四军的军部和政治部设在岩寺。计三个支队,六个团。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部进驻西溪南村。该支队官兵一致,民主气氛很浓,特别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当时“天花”流行,地方无力预防,部队立即组织医务人员,挨家挨户给小孩接种“天花疫苗”,及时遏制了这一恶性病的萌发和流传。日本的飞机任意轰炸、扫射,群众一时惊慌失措,战士们立即组织群众,有秩序的疏散掩蔽,并给群众进行防空教育,......凡群众有困难,他们都看在眼里,及时帮助解决。正因如此,群众也昆把他们看成亲人,形成一种鱼水关系。新四军还特别重视教育,热爱下一代,常去崇文小学<西溪南中心小学的前身>给师生们上政治课,作时政报告,教唱抗日歌曲。师生们也组成“抗日宣传队”,及时向群众宣传。时间仅两个月(三至五月份),新四军奉命挺进江南抗日前线。新四军开拔前夕,崇文小学的师生特地送给一面锦旗,上书“杀敌致果”四字,祝他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在丰乐河北面的沙滩上举行军民联欢,谭震林副司令员还向广大群众作了“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动员报告。启程时,西溪南村组成了“骡马运输队”一条龙给军队运送物资;全村群众和崇文小学的全体师生,夹道列队,在一片欢乐、祝愿声中和第三支队的官兵们依依告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