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
 
行 1: 行 1:
'''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德米特里· 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
| 图像    = 
 +
[[Img422700838.jpg|缩略图|center|[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08/Img422700838.jpg原图链接]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08/Img422700838.jpg]]]
 +
| 图像说明 =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
|center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834|2|07}} 
 +
| 出生地点 =   俄罗斯帝国-托博尔斯克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07|02|02|1834|02|07}}
 +
| 国籍    =  俄罗斯
 +
| 别名    =    门捷列夫
 +
| 职业    =  化学家
 +
| 知名作品 =   《化学原理》
 +
<br> 
 +
}}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五天。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1]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元素周期律发现之旅
+
== 章节标题 ==
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big>姓名</big>'''
元素周期律的前身更多
+
 
公元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元素进行反复排列,发现第八个和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他把这叫做“八音律”。若他继续研究或许现在就没人知道门捷列夫。可惜他并没继续研究元素之间的规律。
+
 
门捷列夫的改进更多
+
'''<big>德米特里·门捷列夫</big>'''
门捷列夫把每张纸正面标明已知元素名称、原子量、化合价等基本信息。他发现夹在碳与氮中间的铍是多余的,进一步发现锌后面本来是砷,但砷的化学性质与磷相似。门捷列夫通过排列纸片,在35岁这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
<p style="text-indent:2em;">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五天。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元素周期律发现之旅
 +
<p style="text-indent:2em;"> 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元素周期律的前身更多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公元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元素进行反复排列,发现第八个和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他把这叫做“八音律”。若他继续研究或许现在就没人知道门捷列夫。可惜他并没继续研究元素之间的规律。
 +
<p style="text-indent:2em;"> 门捷列夫的改进更多 门捷列夫把每张纸正面标明已知元素名称、原子量、化合价等基本信息。他发现夹在碳与氮中间的铍是多余的,进一步发现锌后面本来是砷,但砷的化学性质与磷相似。门捷列夫通过排列纸片,在35岁这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内容整理 捉虫行动
 
 内容整理 捉虫行动
  
中文名  德米特里 · 伊万诺维奇 · 门捷列夫 外文名 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俄语 别    名  门捷列夫 国    籍俄罗斯 民    族俄罗斯人 出生地俄罗斯帝国-托博尔斯克 出生日期 1834年(甲午年)2月7日 逝世日期 1907年(丁未年)2月2日 职    业化学家 毕业院校圣彼得堡 大学 主要成就 发明 元素周期表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8年“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戴维奖章(1882年)
+
2008年新诺贝尔物理学奖追授给俄罗斯化学家 德米特里 伊万诺维奇 门捷列夫 (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门捷列夫 的贡献是发现了自然科 的一条基本定律—— 元素周期表 ,并据此预言了一些尚未被发现的元素,使无机化学系统化;提出了溶液水化理论,成为近 溶液理论的先驱;研究气体和液体的体积同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提出临界温度的概念;还提出将煤地下气化的主张;对石油工业、农业 化学 、无烟火药等也有较大的贡献。
科普利奖章(1905年)  表作品 《 化学 原理》
+
41

於 2018年12月21日 (五) 19:19 的修訂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縮略圖|center|[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08/Img422700838.jpg原圖鏈接]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008/Img422700838.jpg]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出生 (1834-02-07)1834年2月7日
俄羅斯帝國-托博爾斯克
逝世 1907年2月2日(1907-02-02)(72歲)
國籍 俄羅斯
別名 門捷列夫
職業 化學家
知名作品

《化學原理》


內容

章節標題

姓名


德米特里·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那一天距離他的73歲生日只有五天。他的名著、伴隨着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準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元素周期律發現之旅

門捷列夫對化學這一學科發展最大貢獻在於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總結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門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前身更多

公元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元素進行反覆排列,發現第八個和第一個元素性質相近。他把這叫做「八音律」。若他繼續研究或許現在就沒人知道門捷列夫。可惜他並沒繼續研究元素之間的規律。

門捷列夫的改進更多,門捷列夫把每張紙正面標明已知元素名稱、原子量、化合價等基本信息。他發現夾在碳與氮中間的鈹是多餘的,進一步發現鋅後面本來是砷,但砷的化學性質與磷相似。門捷列夫通過排列紙片,在35歲這年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內容整理 捉蟲行動

2008年「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門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 2008年新諾貝爾物理學獎追授給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里 伊萬諾維奇 門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門捷列夫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自然科學的一條基本定律——元素周期表,並據此預言了一些尚未被發現的元素,使無機化學系統化;提出了溶液水化理論,成為近代溶液理論的先驅;研究氣體和液體的體積同溫度和壓力的關係,提出臨界溫度的概念;還提出將煤地下氣化的主張;對石油工業、農業化學、無煙火藥等也有較大的貢獻。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