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斯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伯斯鎮 |
中文名 : 德伯斯鎮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 |
德伯斯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位於科爾沁右翼前旗東北部,東南與察爾森鎮毗鄰,南與歸流河鎮、大石寨鎮相連,西南與阿力得爾蘇木、桃合木蘇木接壤,西與滿族屯滿族鄉為鄰,北與索倫鎮相接,東北與扎賚特旗阿拉達爾吐鎮、寶力根花蘇木毗鄰。德伯斯鎮區域面積1340.7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有26540人。 德伯斯鎮一帶原為烏蘭毛都蘇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建立努圖克;。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蘇木,轄6嘎查;1998年4月,烏蘭毛都蘇木搬遷至德伯斯屯;2006年6月,設德伯斯鎮。截至2020年6月,德伯斯鎮下轄3個居委會、24個嘎查、1個林場生活區。 2017年,德伯斯鎮企業個數共12個,企業從業人數90人,其中工業企業1個,規模以上1個;2018年,德伯斯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2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德伯斯鎮位於科爾沁右翼前旗東北部,東南與察爾森鎮毗鄰,南與歸流河鎮、大石寨鎮相連,西南與阿力得爾蘇木、桃合木蘇木接壤,西與滿族屯滿族鄉為鄰,北與索倫鎮相接,東北與扎賚特旗阿拉達爾吐鎮、寶力根花蘇木毗鄰。德伯斯鎮區域面積1340.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伯斯鎮地處大興安嶺東南麓、低山丘陵;地勢北高南低,屬淺山丘陵地貌;最高峰黑羊山位於德伯斯鎮西北方,海拔1319米;最低點位於洮兒河河口,海拔300米。
氣候
德伯斯鎮氣候特點是冬冷夏熱,氣溫差較大,乾旱少雨,多年平均氣溫4.1℃,年積溫1900℃—2100℃,無霜期年平均110天,年平均降水量515毫米。
水文
德伯斯鎮境內河道屬嫩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洮兒河、寶力格圖河、達格歹河、敦達河、特門河、格吉格圖河、好力寶圖河等13條河流。
自然災害
德伯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早霜、雹災、雪災等。雪災主要發生在每年的11月至來年的3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受災人數達875人,牲畜死亡2163頭(只),1895頭牲畜飼料緊缺,直接經濟損失189萬元,救災支出20萬元。
自然資源
德伯斯鎮境內已探明金屬礦6種,非金屬礦藏4種;有黃芩、柴胡、赤芍、防風、甘草、五味子等20餘種藥材;野生動物有山兔、黃雞、黃羊、狍子等。
人口
2011年末,德伯斯鎮轄區總人口2.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451人,城鎮化率12.3%,另有流動人口3012人。總人口中,男性1.47萬人,占52.5%;女性1.33萬人,占47.5%;14歲以下3463人,占12.3%;15—64歲2.27萬人,占80.9%;65歲以上1892人,占6.8%。總人口中,以蒙古族為主,達2.59萬人,占92.5%;漢族2094人,占7.3%;另有滿、達斡爾、回、錫伯、鄂倫春、藏其他6個少數民族,共44人,占0.2%。 截至2017年末,德伯斯鎮常住人口有29245人。 截至2018年末,德伯斯鎮戶籍人口有2654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德伯斯鎮農牧民人均收入2800元;財政總收入1832萬元,比上年增長33%。 2017年,德伯斯鎮企業個數共12個,企業從業人數90人,其中工業企業1個,規模以上1個;2018年,德伯斯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2個。
農業
德伯斯鎮耕地面積30.6萬畝;天然草場59.2萬畝,林地面積657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 2011年,德伯斯鎮生產糧食9萬噸;大型農業機械69台(輛)。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德伯斯鎮有烏蘭牧騎1個,演職人員18人;文化中心2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安代舞、四胡、馬頭琴、蒙古長調等。 [1]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德伯斯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2所,在校生939人,專任教師1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5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德伯斯鎮有一類乙等衛生院2個;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22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9人,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6人。 2011年,德伯斯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住院手術230台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萬人,參合率97%。
體育事業
2011年,德伯斯鎮有體育場地15處;每年定期舉辦五四青年活動、慶七一活動、全民運動會。
社會保障
2011年,德伯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319戶,人數439人,支出147萬元;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25人次,支出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30戶,人數3048人,支出315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3人,支出6.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1人,支出20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500人次,支出33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680人,緊急轉移安置1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萬畝,倒塌房間6間,直接經濟損失2600萬元,救災支出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