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徙木立信 |
近義詞 : 反義詞 : 出 處 :《史記》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徙木立信,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意思通過使人搬動木頭而樹立威,信指通過某種手段樹立典型,而使公眾信服的行為。。出自《史記·商君列傳》[1]。
原文
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2]
譯文
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杆。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故事
歷史大牛商鞅就此登上歷史舞台,秦孝公成就了商鞅,商鞅也成就了秦孝公,可謂千古君臣。要幹大事,君臣不可少,像秦國這樣連續四代都是千古君臣很少見,秦孝公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張儀、秦昭王和范雎,秦始皇和李斯。
商鞅到了秦國,開始秦孝公不見他,是啊,作為老闆,隨便一個小老百姓哪能見得到,商鞅於是找了秦孝公的寵幸的太監警監門路,財見到了秦孝公,倆人一拍即合,說搞就搞,先任命商鞅為左庶長。
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
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杆。(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寓意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最終只是一紙空文。當年商鞅為了使「政必行」,採取了兩項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於民;其二是對反對新法者嚴懲不貸,尤其是對權貴。有令出即行的決心,還有能夠保證政令暢通的手段,才能保證「政必行」。
商鞅通過「徙木立信」在秦國的民眾中樹立了威望,使得變法能夠順利進行。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不可急功近利,要做事情首先要守信用。
視頻
商鞅變法 徙木立信
參考資料
- ↑ 商鞅與徙木立信,宣講家網
- ↑ 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徙木立信的成語故事,快資訊,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