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徐风笑(1899年-1986年),原名徐清奎,字风笑,安徽省濉溪县祁集镇徐楼人(今韩村镇)。

徐风笑
出生 1899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原名徐清奎 字风笑
知名作品



目录

人物简介

徐风笑,民国8 年(1919年),在淞沪护军使衙门供职,因不满卢永祥镇压"废督裁军"的请愿学生,离沪返乡,在临涣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任教。民国10 年春,因组织和领导二高师生反对封建势力代表人物段砚农被迫去职,入风阳中学补习英语。民国11 年1 月,与朱务平刘之武等在临涣创建进步青年组织群化团,在报刊上发表成立宣言,公开提出"大家合起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的战斗纲领。同年,考入宿县师范讲习所,任讲习所学生会委员长和宿县学生联合会委员。

民国12 年任宿县西南区小学教职员联合会委员长。民国13 年5 月,经朱务平、江喜夫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宿县区党部,任区党部执行委员和临涣区农民协会副委员长。民国14 年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临涣小组组长和临涣党支部书记。

民国15 年,任中共临涣特别支部干事会干事、中共临涣(宿县)独立支部代理书记、中国国民党宿县党部书记和县党部中共党团书记。同年冬,赴武汉,入中国国民党(左派)安徽省临时党部举办的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任校中共党组织的宣传委员。民国16 年3 月,随北伐军去安庆,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农业厅秘书,参加国民党左派召开的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4 月,国民党左派省党部派徐风笑去六安筹建省党部办事机关,因六安被奉军占领,折返湖北省黄梅县,路遇柯庆施,决定借助黄梅县的农民武装举行暴动,攻打宿松县城。后敌人反扑,宿松县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徐文藻牺牲,农民自卫队长钟汉国被捕,宿松暴动失败。7 月,徐风笑回到武汉,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委任他为中共宿县临时委员会书记,8 月,回到宿城,正式组建了中共宿县临委。民国17 年秋,调任中共上海市法南区区委委员。

民国18 年春,赴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瞿秋白奉中共中央指示,负责处理中大风潮。徐风笑在瞿秋白主持召开的会议上,揭发了王明包庇贪污分子和破坏丁景吉、孟庆树恋爱关系的卑鄙行为。王明怀恨在心,后借故给徐风笑以党内警告处分。徐风笑回到国内以后,王明为了报复徐风笑,长期不安排他的工作,继之又诬陷徐风笑有"托派"嫌疑,掐断了他与党组织的关系。民国23 年春,徐风笑在上海与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的中大同学胡公冕接上关系,被派往浙江温州组织武装暴动。后因胡公冕被捕牺牲,徐风笑再次失去与党组织的联系。民国25年春,徐风笑返回家乡,创办"共学处"平民识字班,组织抗日宣传活动。民国26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建抗日救亡社,任临涣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委员。民国27 年5 月徐州失守,徐风笑参加了王化荣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任政治部主任。同年秋,任国民党豫东保安司令部所辖第三总队政训处长。民国28 年3 月中共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在永城建立豫皖边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徐风笑任县长,兼县参议长和自卫军司令。他在职期间,发行流通券,征收农业和贸易税,创办《光明报》,组建"永光剧团",举办抗日家属子弟学校和医院,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1 月,调任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司法处长。

民国30 年5 月,随新四军第四师撤往皖东北地区。8 月,淮北苏皖行政公署成立,徐风笑先后任行政公署委员、常务委员、司法处长和法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苏皖边区政府高等法院副院长和党组书记。民国35 年6 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部队被迫撤出两淮地区,苏皖边区的党政干部组编成黄河大队,徐风笑先后任队长、大队长、政委和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司法厅长、高等法院副院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副部长、武汉市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和武汉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第五届副主席。

1986 年11 月在北京逝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