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连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连胜
图片来自名人简历网

徐连胜(1881年—1918年), 字名渊、远运, 号捷卿, 湖南省桂阳县太和乡地界村人。少年丧父, 17岁辍学务农, 常去广东挑盐谋生。 19岁赴粤为生。宣统元年(1909)升为管带兼哨官, 两年后任广东新兵巡防营管带。时以陈炯明、邓铿为首的中华革命军东江第一军进驻广东惠州, 徐连胜与洪兆麟联合参加循城起义, 投奔革命。与清军作战, 连战连胜,因名“连胜”,并以军功升第五标统, 补陆军中校。

基本信息

中文名:徐连胜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18年

职 业: 军人

字: 名渊、远运

号: 捷卿

籍 贯: 湖南省桂阳县太和乡地界村

军 衔: 中校

国 籍:中国

出生地点: 湖南省桂阳县

逝世地点: 福建省永定县

效命: 中华民国

隶属: 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

服役年份: 1900年u20131918年

人物简介

徐连胜(1881年—1918年),字名渊、远运,号捷卿,湖南省桂阳县太和乡地界村人。少年丧父,17岁辍学务农,常去广东挑盐谋生。19岁赴粤为生。宣统元年(1909)升为管带兼哨官,两年后任广东新兵巡防营管带。时以陈炯明、邓铿为首的中华革命军东江第一军进驻广东惠州,徐连胜与洪兆麟联合参加循城起义,投奔革命。与清军作战,连战连胜,因名“连胜”,并以军功升第五标统,补陆军中校。

生平介绍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 广东宣布独立。连胜随邓铿赴三水作战, 讨伐袁世凯军。8月, 讨袁失败, 广东为龙济光所据, 邓铿被通缉, 连胜率部退至增城。1914年被龙所收编, 任增城防军统领。因不发一弹解决“湘南兵变”, 被授予陆军少将、四等文虎勋章。1915年4月, 邓铿两次潜入增城, 策划连胜率两个营起义, 占据仙村、石滩, 旋取石龙、博罗。徐部驻石龙, 拥邓铿为中华革命军东江总司令, 徐连胜为第一旅旅长, 与广州、惠州、东莞三面之敌苦战月余,击溃数倍于己之敌。

1916年, 调任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 6月, 袁世凯死, 龙济光逃离广州, 桂系军阀陆荣廷部据粤, 歧视排挤革命军, 徐又与广东省长朱庆澜政见不合, 于是愤而去职返乡, 与家乡父老共办兴贤会、积谷会, 奖励学子, 救济贫困, 受到地方群众赞许。

1917年, 徐连胜奉孙中山急电返粤, 任援闽粤军游击队司令, 并于广州司后街与孙中山、宋庆龄合照留念。

1918年, 受命为粤军警备司令, 领少将衔。6月, 援闽粤军初战胜利。后敌军增援, 攻势受挫, 徐率部星夜驰援洪兆麟, 很快突破敌阵, 粤军力克闽西南二十余县。后, 徐在攻福建永定战斗中中弹殉职, 时年仅三十八岁。

死后评价

徐连胜死后, 邓铿上书孙中山:“今捷卿因克复永定阵亡,失此良将, 非仅粤军不幸, 本党亦失一健将也”。孙中山闻耗, 痛惜不已, 特派员护送遗体回乡, 葬荷叶鋻塘村蒋家后山, 并为之刻石立碑。国民政府拨抚金一万元(银元), 后又每月发三百元家属抚恤费, 颂发“少将第”镀金匾。

徐妻刘淑卿在其夫生前好友李济深、蔡廷锴等倡导和支持下, 从香港回桂阳创办捷卿中学(今湖南省桂阳县第三中学), 其子徐广麟亦在澳门、广东坪石、广州创办连胜中学、名渊中学作纪念。[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