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彼得·多伊格

粗体文字

彼得·多伊格
出生 1959年
国籍 苏格兰
职业 画家

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1959年 - )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彼得多伊格的风景画作多以抽象形式表现他童年时期在加拿大的雪景。从他的风景画绘画技巧中,也可以看到加拿大艺术的传统。

目录

人物简介

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

1959年,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

1962年,他与家人一起移居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他的父亲在航运及贸易公司工作。

1966年,他们移居加拿大。

1979年,他在伦敦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和圣马丁艺术学院学习艺术,随后又就读于切尔西艺术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0-83年,圣马丁艺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

1989-90年,切尔西艺术学院,获得MA。

1993年,他以作品Blotter在John Moores展览中获得自己的第一个奖项。

1994年,他被提名参与特纳奖评选。

1995年至2000年,他受任英国泰特美术馆评审员一职。

2002年,多伊格搬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那里他在加勒比当代艺术中心(Caribbean Contemporary Arts centre)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同时也成为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教授。

艺术特色

多伊格的风景画作多以抽象形式表现他童年时期在加拿大的雪景,

1990年代的创作中不断涌现出对逝去时光的回想和寻访:白雪皑皑的森林、结冰的湖面、影影绰绰的滑雪者,不知从何而来亦不知去往何处的人影……包括《滑雪衫》(1994)、《橙色阳光》(1995-6)、《蓝山》(1996)、《白色蔓延》(1996)等,一系列图像相继产生又彼此循环,仿佛一段被延缓和停滞的时间。这些画作以空茫、斑驳的场景表达细碎的感伤,以及空虚与无常。尤其在《滑雪衫》中,数百位滑雪者散落在巨大的斜坡上,他们都化入雪中,溶解在粉色的微光里。天空倾覆,画中的一切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它突然闪现出一种失望、阴沉而苍白的光辉。从他的风景画绘画技巧中,也可以看到加拿大艺术的传统。

他的作品具有层次感,并受爱德华蒙克莫奈克里姆特等艺术家影响。他的作品多以真实照片为原型,但并不是照片写实性的描绘。他在当代艺术的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的笔下,描绘了天空,白雪,黑夜和高速公路上的情景。这些大型绘画,展示了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同时,他还将现代技术引入了他的作品,如加入了波普艺术音乐,摄影和录象。多伊格善于捕捉瞬间的宁静,在他的画作中,能进入一种人们立刻被吸引住的好几种感觉的空间,因为画面运行着我们记忆的构造、氛围、色彩,表现着我们熟悉的一个建筑的细节和一个风景的细节的意外碰撞,它们依旧能淡化在画面中,表现当今时代已经兴起的自主的探析,表现出叙事性和抽象化,让人回想起艺术史和现实中的熟悉的元素。

多伊格的风景画富于层次,不论形式上还是观念上,都借鉴了一系列历史上艺术家的作品,从蒙克和莫奈,到博纳尔和克里姆特。尽管他的主题清晰,但是他的手法和不平衡构成渲染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奇异梦幻。纽约迈克尔·维尔纳美术馆的戈登·委内克拉森说:"我总是认为他不是在用图像画画,而是用观念在画。他找到他喜欢的,然后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调整画面。"

多伊格的绘画语言并没有显露出多少过人的才情,相反,它们时常是笨拙、生硬的。他的天赋在于发现荒谬与和谐、陌生与熟悉、混乱与秩序,并将其糅合为一。画面的模糊,丝毫无损其层次的丰富性。多伊格在绘画技法上采用多种材料,惯于直接在画布上挤出颜料,用画刀刮涂,或大笔牵掣、点描、喷溅的粗犷敷色法。他的画总是绘绘停停。有些画还在墙上挂了好些时日,等待续画、重画或者被抛弃。由于这一习惯,往往让一件创作持续很久,最长可达两年。他在工作室里把大量时间花在只是观看,他意识到空白、踌躇、无为和等待的重要性。

他的绘画在迷人与敬畏之间徘徊,最擅长营造幽闭的气氛,让孤绝深入人心,尽可能放大视觉的有效性。他利用艺术史的漫游能力,促使作品跳脱出题材或方法的限制,更像无数段落的集合,诉诸于离散而孤单的个体。与大多数的艺术家一样,多伊格在创作的过程中,也经常面对难以克服的技巧困境和自我信念的挑战,他承认:我持续与自己心中的疑虑打交道。难产的作业进度,导致他平均一年只完成六至八幅作品。他说:自然在画中是再创造、记忆和幻想,而不是模仿。

艺术历程

多伊格在他作品中表现出的回忆和幻梦般的画境,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两岁时就跟随家人从出生地爱丁堡搬到了特立尼达,随后又迁往蒙特利尔。因多伊格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不断在城市之间迁移,他在无数学校念过书,不停适应新地方与新朋友。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伦敦求学,先后就读于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圣马汀中央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学院。他亲历了伦敦年轻艺术家们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绘画上的新探索。这一时期,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绘画新精神"首次将意大利超前卫、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带到伦敦,给予多伊格诸多启发,他开始探索极端个人化的具象风格,这与当时观念之风盛行的伦敦艺坛有所叛逆,然而多伊格的画已呈现出超越性的沉默独立,从而也受到艺术界的关注。

2002年,多伊格带领妻小回归特立尼达岛定居,在他少年曾经住过的地方作画,这会不会是最后的漂泊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他一生飘来飘去所形成的习性,也变成他艺术创作最不可抹灭的因素。在他的近作里,试图减少绘画的复杂性,以"轻便"处理主题,使绘画更加流畅,更为朴素、浑噩,并充满真挚的变化,然而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摆荡的情绪一如往昔。

如今,多伊格已经与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和尼奥劳赫Neo Rauch 等当代艺术家,并驾齐驱。

2008年英国泰德美术馆 (Tate Britain) 、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 (Museum of Modern Art)和法兰克福希尔恩博物馆(Schirn Kunsthalle)分别为他举办名为"彼得·多伊格"的个人回顾展,评论家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

评委伊娃娜布雷兹维克(Iwona Blazwick)的评语是:"多伊格的绘画现实主义,将绘画带入一个从未探寻过的领域。"是对他创新精神的充分肯定。

精选个展

近几年来,他的个人作品展和作品拍卖连续不断。[1]

2009年,加文·布朗(Gavin Brown)的企业和纽约迈克尔·维尔纳画廊(Michael Werner Gallery) 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当代艺术不出售,柏林,柏林

2008年,泰特英国美术馆,英国伦敦(前往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法兰克福舍恩美术馆(Schirn Kunsthalle),德国)

2006年,“走西青年”,比尔登登美术馆,莱比锡工作室电影俱乐部,宴会厅Marfa,德克萨斯州,马萨诸塞州,

2005年,纸上作品,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参观温莎美术馆,佛罗里达工作室电影俱乐部,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lle ZurichGalerie)丹尼尔·布赫霍尔茨(Daniel Buchholz),科隆(与Jochen Klein联

2004年,大都会,慕尼黑现代美术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慕尼黑;Kestnergellschaft,德国汉诺威,

2003年,Charley's Space,Bonnefanten,马斯特里赫特,荷兰Charley's Space,Carre d'Art Contemporain,法国尼姆,芝加哥艺术俱乐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2002年,100年前,Victoria Miro画廊,英国伦敦Peter Doig:纸上作品,Michael Werner画廊, 纽约彼得·多伊格版画,贝利收藏,多伦多,

2001年,彼得·多伊格,莫里斯和海伦·贝尔金艺术馆,温哥华(到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奥托瓦,多伦多动力当代艺术画廊,多伦多)

2000年,回声湖,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的艺术博物馆(游历到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 快成年的人,道格拉斯·海德美术馆,爱尔兰都柏林,

1999年,翼镜,加文·布朗的企业,纽约,纽约版(图纸),加文·布朗的企业,纽约,纽约版,美术馆,格拉鲁斯,格拉鲁斯,瑞士版乡村摇滚,当代美术,柏林,德国Fruitmarket Gallery(与Udomsak Krisanamis ),苏格兰爱丁堡。

1998年,Arnolfini(与Udomsak Krisanamis一起),英格兰布里斯托尔暴风雪77岁,德国Kunsthalle Nurnberg(参观了Kunsthalle zu Kiel,德国; Whitechapel美术馆,英国伦敦)Buffalo站,维多利亚·米罗美术馆,英国伦敦,

1996年,Gavin Brown's企业,纽约,纽约自由式,维多利亚·米罗画廊,英国伦敦,Homely,Gesellschaft fur Aktuelle Kunst,不来梅,德国小画,骑行版,伦敦,英国

1995年,吸墨纸,当代艺术,柏林,德国

1994年,加文·布朗的画室,纽约,纽约混凝土小屋,维多利亚米罗画廊,英国伦敦,

1991年,怀特乔贝尔艺术家奖,怀特乔贝尔美术馆,伦敦,英格兰

1990年,Articule,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

1986年,,裸城,空中画廊,英国伦敦

1984年,大都会画廊,英国伦敦

获奖

1990年,荣获白教堂艺术家奖 Whitechapel Artists Award大奖,

1993年,《吸墨纸》(Blotter) 获得了约翰摩尔John Moores奖

1994年,荣获著名"泰纳奖"Turner Prize 大奖提名,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