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彭建兵 | |
---|---|
彭建兵 | |
出生 |
1953年4月 湖北麻城市人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彭建兵 | |
---|---|
彭建兵 |
彭建兵,男,湖北麻城市人,1953年4月出生[1] 。1999年博士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3]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政府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和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带头人[4] 。学术兼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评审组委员、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中国科协滑坡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5] 、西安市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6] 。
人物简介
彭建兵,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从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地裂缝、黄土灾害和区
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人物经历
1978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专业;
1999年6月,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78~1997年,在西安地质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7~2000年,在西安工程学院任系副主任、系主任、教授(博导);
2000~2011年,在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任院长、教授(博导);
2011年至今,在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任院长、教授(博导)。
教研工作
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灾害及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过环境工程地质、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地质工程专论、现代工程地质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学术兼职
现学术兼职为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学哲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水电工程、、
学会常务理事兼勘测专委会主任委员、西安市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地质学会理事、《工程地质学报》编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灾害学》副主编。
主要成就
彭建兵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及城市地质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长期担任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上他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75人;在科研方面,对地裂缝灾害进行了
系统研究,揭示了华北地区地裂缝的自然规律,创新了地裂缝成因理论,突破了国际地裂缝减灾难题;揭示黄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与成灾机理,推动黄土地质灾害研究的进步;提出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
与方法体系,推动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发展;解决了国家减灾防灾和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地质科技问题。
自80年代晚期开始,先后主持完成了渭河盆地及西安市、黄河积石峡、黄河黑山峡、福建厦门等重大城市及重大工程场地的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的研究工作。通过10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逐步将区域稳定工
程地质推进到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层面上,系统地提出了区域深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浅层稳定动力学、区域表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活动构造动力学、区域地震动力学的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区域非
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地震工程效应、岩体失稳效应、建筑物断错效应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体系。
自90年代以来,先后主持完成过黄河积石峡及黑山峡、四川宝兴河、陕西黑河、山西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川藏公路等大型水电工程和交通工程的高陡岩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工作。研究中注重高陡边坡岩体
变形破坏的动力学机制、动力学过程、稳定性评价与预测,以及防治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技术体系。其中,在积石峡库区发现并厘定了“高速飞行弹射型滑坡”及其动力学机
制;在陕西黑河坝址发现并厘定了“侧翼锁固的旋转变形体”及其动力学机制;在四川宝兴河发现并厘定了“剪抽式滑坡”及其动力学机制。
多年来,先后在陕西关中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陕南山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开展过大量的地质灾害研究工作。以渭河盆地为案例,揭示并发现了活动断层对地质灾害的控制规律;在滑坡灾害研究方面,先后为
黑河水库工程解决了库区、坝址的一系列滑坡稳定性计算及防治设计问题;在四川宝兴河大板桥滑坡研究中,探讨了利用滑体筑坝的可能性,为滑坡体的工程利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正在承担着交通部“探
测湿陷性黄土暗穴技术研究”、中国地调局“西部地区地裂缝与地面沉降调查”及陕西省交通厅“陕南地区公路地质灾害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主要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973等大型科研项目,已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本,其中第一作者4本,在《科学通报》、《工程地质学报》、《地震地质》第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曾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2)和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在地震工程与区域稳定、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区域稳定性、岩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质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出版专著
彭建兵,等.渭河盆地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彭建兵,等.工程场地稳定性系统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
彭建兵,等.黄河积石峡水电站水库滑坡工程地质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程谦恭,彭建兵,等.高速岩质滑坡动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3]
彭建兵,等.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
彭建兵,等. 区域稳定动力学的应用实践研究,地质出版社,2006
彭建兵,等.黄土洞穴灾害,科学出版社,2008
彭建兵,等.西安地裂缝灾害,科学出版社,2012
重要论文
彭建兵,区域稳定性的神经网络分区评价,工程地质学报,2002-2
彭建兵,范文,李喜安,等,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工程地质学报,2007-4(引证129次)
彭建兵,陈立伟,黄强兵,等,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8-3(引证71次)
彭建兵,马润勇,卢全中等,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地球科学进展,2004-3(引证64次)
彭建兵,林鸿州,王启耀等,黄土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创新思路,工程地质学报,2014-4[6]
彭建兵,吴迪,段钊,等.典型人类工程活动诱发黄土滑坡灾害特征与致灾机理,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5[7]
《西安地裂缝成因与减灾关键技术》,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奖者有彭建兵、张勤、黄强兵、王庆良、门玉明、孙党生、白超英、李新生、王玮、孙渊
《典型黄土地质灾害成因机理与防治技术》,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奖人员有彭建兵、戴福初、门玉明、赵法锁、范文、王治军、王启耀、庄建琦、李喜安、黄强兵、成玉祥。
《汾渭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成因机理与减灾技术》,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人:彭建兵、卢全中、李军、黄强兵、邓亚虹、张勤、刘瑾、王启耀、刘聪、孙渊、宋彦辉、陈元明、李斌、石
玉玲、成玉祥
荣誉记录
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年获得我国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8]
2018年5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的杰出人才称号
2017年8月1日,入选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视频
参考资料
1. 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隆重开幕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6-11-08] 2. 长安大学师资队伍·二级教授
长安大学 [引用日期2019-11-22] 3. 高速岩质滑坡动力学
中国地质图书馆 [引用日期2015-10-27] 4.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中国知网 [引用日期2015-03-02] 5.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
中国知网 [引用日期2015-03-02] 6. 黄土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创新思路
中国知网 [引用日期2015-03-02] 7. 典型人类工程活动诱发黄土滑坡灾害特征与致灾机理
中国知网 [引用日期2017-02-11] 8. 第十四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名单公示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引用日期2015-10-05] 9. 关于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中国科学院 [引用日期2019-11-22]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教师 大学教师 人物
合作编辑者:
- ↑ 彭建兵,男,湖北麻城市人,1953年4月出生,个人简历网, 2019-11-22
- ↑ 1999年博士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搜狗百科 2019-11-24
- ↑ 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搜狗百科, 2019-11-24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和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带头人,搜狐, 2014-06-27
- ↑ 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搜狗百科,2019-11-24
- ↑ 西安市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搜狗百科,20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