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彭公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彭公庙

 

 

 

彭公庙,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彭市乡,据清朝县志载:彭公,姓彭,名字失考,唐代人,因有孝而成仙,之后乡人建庙宇祭祀。

寺庙简介

彭公庙,即现在的资兴市彭市乡,地处资兴市的东方,沿省道郴州至桂东的S322线往东走,距离资兴市的唐洞新市区约60公里。因当地老百姓信奉彭公老爷,曾修建了一座彭公庙而得名。

建筑特征

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位于资兴市州门司镇塘家湾村西家田组,由两栋胡氏祠堂和八角亭组成。胡氏祠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悬山顶,总面积796平方米。在左栋祠堂的中下厅右边厢房的雕花门板上,至今还清晰地留有 “护号兵驻此”的墨书字样。八角亭,又名怀清亭,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 (1764),占地面积153平方米,八边形,每面均开一扇门,共三层。八个角置莲花斗拱。亭内设12根支柱。门楣上悬挂知县罗绅题赠 “清怀亭”牌匾,亭内墙上原挂有 “清标彤管”金字大匾。八角亭损坏严重,仅剩一层残垣。彭公庙联席会议确立了起义队伍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战略决策,为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资兴市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成功入选,实现了资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进一步促进资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价值

彭公庙联席会议

1928年4月9日,陈毅、何长工等率领湘南起义队伍与杨福涛为书记的湘南特委作战略性转移,途径资兴,所率部队驻扎在彭公庙胡氏祠堂。为研究保存革命力量、安排上井冈山的路线,湘南起义队伍与湘南特委一起在彭公庙召开联席会议。在联席会议上展开了激烈讨论,湘南特委不听劝阻执意回衡阳,后遇敌伏击,全部遇难,陈毅、何长工率湘南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与毛泽东部队顺利会师。彭公庙联席会议确立了湘南起义队伍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战略决策,为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湘南起义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1928年4月上旬,蒋介石调集反动军队围剿湘南起义部队,朱德、陈毅决定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4月9日,陈毅、何长工率领的起义队伍,从郴州经资兴,到达离资兴县城30公里的彭公庙。为研究保存革命力量安排上井冈山的路线,与杨福涛为书记的湘南特委一起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在安排部署了部队的行动路线后,陈毅、何长工力邀杨福涛率特委机关人员一同上井冈山,但杨福涛、席克思不听劝阻,执意要走,前往衡阳。特委机关40余人在走到耒阳安仁交界的地方遇敌伏击,全部遇难。陈毅、何长工指挥部队和农军继续东撤,与4月下旬到达酃县 (今炎陵)沔渡,与朱德会合。[1]

参考文献

  1. [https://wz.rednet.cn/front/messages/detail?id=250343   资兴市彭公庙村村组干部违法黑掉农村直补 ],搜狗, 2018-01-19 10: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