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彩云之南,话丽江(梓楹)

彩云之南,话丽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彩云之南,话丽江》中国当代作家梓楹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彩云之南,话丽江

有幸去昆明出差,我随同行悄然加了个旅游团去了丽江。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是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茶马古道商旅活动频繁,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丽江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自然环境优美,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川流水环抱的丽江古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砚城”。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 

纳西话说大砚城为“英古都”意思是江弯之处。妄以汉语“伊孤独”转译,所谓伊人,天之涯,地之角,可以遇见,不可寻见。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土司世袭统始。 

其间,明代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民居达千余户。可见,丽江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丽江独特的韵律仿佛是一曲充满灵性、浪漫宁静的小夜曲。当我漫步丽江古城,一种美不可言的感觉将我吸引。凉凉的风,摇晃着小溪边的杨柳,远处的玉龙雪山,崇高得让人难以看透,玉龙山下的丽江古城,长长的古道,小桥、流水、人家,如一曲华美的音乐轻轻唱吟。 

依山就水的丽江古城,既无高大围城,也无宽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城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两厢房与照壁围成的三合院,有较宽敞一些民宅则为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所有建筑都层甍勾角,庭院门楼雕饰精巧,图案线条苍劲,形象栩栩如生。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且屋角的飞檐上高悬着成串的红灯笼,灼目般洋溢着中国传统的气息。 

临街院落,双面环水,毗邻纳西特色的人文广场,以山为傍,以广场为后花园。这庭院断不是一块单纯的空井,它契合自然之道,叠石造景,弄花修树,物尽其华,亦有鱼鸟相伴,春鸟秋蝉,低吟浅唱,潺潺流水,栩栩竹兰,生生不息。如此这般“庭院深深深几许?”诗意的栖居景致。 丽江古城,涓涓细流穿行而过,人走在由两旁的古建筑和脚下石板铺成的街面上,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的宁静,会让人产生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让人忘记尘世的喧嚣与烦恼,获得一种温馨与甜蜜。 

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弋。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晃若迷宫。古城中店铺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那晶亮闪光的各式铜器及花样翻新,款式新颖的各色各样的民族服装,吸引着我。 

去丽江之前,曾偶尔从一本书刊上看过一段文字,那是一个俄罗斯人顾彼得著的《被遗忘的王国 丽江1941-1949》,书中写他不得不离开丽江九年后写的一段文字:“离开丽江的念头对我来说是不可忍受。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没有在任何地方欣赏过象在丽江那样宁静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 

阅读《被遗忘的王国》,常有时空错愕的感觉。因为在顾彼得的时代(1941-1949)“丽江很少为外界知道,是几乎完全被人遗忘的中国西南部古纳西王国”。但今天丽江早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所在。又比如顾彼得写到“许多奇怪的民族男女和丽江城里的风流人物穿行在四方街的集市上,待集市消退,不同民族的人们都会集中在风格不同的小酒馆喝酒聊天”;又比如“这里无论男人,女人或者小孩,大家都饮酒。两岁以上有自尊心的孩子不喝杯窨酒就肯睡觉”,可见当时的丽江城,是如此纯朴,此情此景,现在应该是没有可能了的。 

来到了丽江,我才真切的感觉到顾彼得离开丽江的心情。丽江,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看不完、说不完的风情。丽江有一种宁静的美,是个摄人魂魄的地方;丽江,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去的地方。 

丽江的美,除了她的秀色,她的包容,也因了她的建筑、庭院都非常美丽。走进大研镇,便走进了一座独立不羁的边城,它有别于中国任何一个古城。丽江的院落,沧海桑田,历尽风霜雨雪颠簸撕扯后,坚韧永存,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依山顺水,密布街巷,每蓬雨水渗落,五花石的光泽恍如天外。流水之间,诗意和生活密切联系。背对玉龙桥,右转,直向城市;面对玉龙桥,右转,直面古城。走进去可以找不到世俗,走出来也可以找不到混沌。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蕖建房布街,房屋层迭起伏,错落有致;道路亦结合水系顺势而建,曲径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中又常常别开生面地辟出宽阔的街头空地,可供居民茶余饭后的休憩,又延伸了古城的集市贸易空间,还使城中建筑物和街道显得舒展有度,整体和谐。 

整个古城结构自由活泼而充满灵气,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韵味。古城结构空间变化无穷,形式活泼多样,古拙与精巧相得益彰,充溢着自然的灵气。它虽得中原建筑神韵,但又不照搬古代中原古城的建制和模式。在总体结构上融进了纳西人传统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的情调意趣,使其成为一个自然流畅,人情味浓郁的边地古城。 

[1]

作者简介

梓楹,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