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起点与艺术追求(柏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起点与艺术追求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起点与艺术追求》中国当代作家柏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起点与艺术追求

我国当代的散文园地,百花吐艳各领风骚。然而,目前散文创作一方面呈现出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经历了40年左右的持续繁荣——这是很少见的文学现象,也是世界文学特别是散文发展史上很少见的文学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文学现象呢?其中的促成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是与整个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快速发展相关联,与“改革开放”汹涌澎拜席卷天下的主流大势相关联,与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相关联,也与我们数以千万计的散文作家、散文写作者的不断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的散文艺术心血结晶相关联,所以,出现了这般“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散文创作局面;另一方面,在散文持续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与研究——这个不奇怪,是正常的艺术现象,是“繁荣与喧嚣”共存的境遇。

散文曾经在上个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出现了初期的繁荣发展,这是我国百年来新文学的重要艺术收获。1927年年7月,鲁迅在新潮社出版了散文诗《野草》,第二年9月,在未名社出版了散文集《朝花夕拾》,由此算起,中国新文学的散文历史已近百年。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散文创作一直是新文学的最高成就。1933年10月1日,鲁迅先生发表在《现代》第三卷第六期上的《小品文的危机》里,对“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有过这样的论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新中国成立后,散文以“初春的抒情”为审美特征,出现了新的繁荣发展期,杨朔等散文作家的创作实绩,构建了我国现代与当代散文的“分水岭”,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散文风格与艺术迅速转换为具有社会主义文学观念与思想的散文创作。无论是以鲁迅为代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散文创作,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散文创作,包括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散文创作,就其发展看,散文一直真实记载着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同时也切实反映出广大作家对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注和当代散文在艺术上的革新进步,不仅为世界讲述着中国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更为世界文明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贡献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创造。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自1840年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为散文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新时代与真正把握新时代精神风貌与生活的本质特征,这是我们散文作家应该具备的散文艺术的历史站位与逻辑起点。

面对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当前的散文创作与时代发展大潮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散文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审美观念滞后和思想僵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仍然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浅表层次认识水平,触摸不到决定社会走向的内在的强大脉动,满足于小情怀、小恩怨小波澜、生活小断面的描写,停留在自然主义的呈现方式而不能有所创新与破,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动现状和人民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回避或放弃现实关注,偏向于写作所谓风花雪月的“空灵”的东西,使散文创作渐渐偏离现实生活,或者出现对现实生活聚焦不准甚至扭曲的现象。表现在艺术方面,散文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不足和写作手法老化的现象,艺术格局狭窄,缺少鲜活生动的语言和雅正句式的优美呈现,这就使得散文创作缺少审美追求的动力,虽然近年来的散文作品,特别是新媒体介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空间,散文的门槛过低,作品呈现出几何增长现象,虽然满足了不同层面读者的文化需求,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量的增长只是繁荣的一个方面,质的提高才是文艺的本质要求。如何才能提升散文作品的质地与艺术境界呢?我国新文化运动近百年与新中国建立70年的散文创作实绩,为新时代散文创作提供了审美参考。

散文作家始终敏锐地把握时代进程,始终与人民情感深度共振这是散文持续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艺术追求。鲁迅的散文创作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高峰。他的《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了10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蕴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他善于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还善于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

[1]

作者简介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曾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