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弹子石摩崖造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弹子石摩崖造像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

本名 弹子石摩崖造像

地 点 重庆市南岸区

大弹子石街道集翠村

朝 代 元末明初

高 度 龛高13.75米

弹子石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街道集翠村长江边上。开凿于元末明初。背依山崖,西对长江,有摩崖造像一龛,龛高13.75米,宽10.45米,深2.55米,呈长方形竖立。两侧用条石砌成护壁,顶部有80年代初维修时所建的歇山屋顶覆护。龛内造像为一弥勒佛二胁侍弟子。[1]

简介

弥勒佛为跏趺坐,高7.5米,头上高肉髻刻以螺发。面相方圆,表情庄重而敦厚。佛身腰上束带并作花结,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穿大裙,两腿上的圆弧状衣纹自然流畅,疏密有致。左手抚膝,右手屈举至肩,以无名指扣向拇指,余3指自然分开,置于长方形台座上,赤足踏于地上。整体造像简洁、明快、朴实、自然。佛两边各雕一尊双手合十的弟子立像,高2.3米,二弟子均着复领袈裟,虔诚作礼。龛左侧5米崖壁处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题刻:"大慈、大悲、大原;佛骨、佛眼、佛心"。

附属建筑五佛殿,为清代重檐歇山式建筑,占地面积145平方米。殿内有一龛明永乐十九年(1421)凿造的五身佛像。龛高6.4米,宽11.55米,深1.4米。龛内中央为三佛并坐,两侧雕有文殊、普贤、青狮、白象。佛高3.95米,佛座高2.45米,皆是结跏趺坐。

历史沿革

弹子石大佛原是用来镇压“水妖”的。元朝末年,天下大乱。1363年,红巾军将领明玉珍统一四川,建国号大夏,定都重庆。当年,重庆川江水患频繁,江面滩险浪急,船只时常触礁,民间流传是因对岸一座酷似人头的“人头山”有妖魔作怪。为了镇压妖魔,明玉珍命大将邹兴在长江南岸凿石刻像,以佑百姓平安。

邹兴凿造了临江大佛后,明永乐十九年(1421)又凿造了五尊佛。进入清代,该片区逐渐形成佛教寺院群落,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等约三十亩地,气势恢宏。现在仅存临江大佛和五佛殿了。

参考来源

  1. 弹子石摩崖造像, 博雅旅游,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