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嘉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1日 (六) 10:28 由 Kongde001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張君勱'''(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勱,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筆名君房,以字行,江蘇寶山人(…”)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君勱(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勱,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筆名君房,以字行,江蘇寶山人(今上海市寶山區)。中國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 生平[編輯] 作為立憲派的活動[編輯] 張君勱1887年生於江蘇嘉定。1899年入上海江南製造局廣方言館。1902年16歲應寶山縣鄉試,中秀才。1903年入江寧江南高等學堂學習,1905年因參加拒俄義勇隊被校方開除學籍。此後他到湖南,先後在長沙明徳學堂、常徳師範學堂任教。 1906年他公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結識了梁啓超和張東蓀等人。1907年9月,他參加了梁啓超的政聞社。1909年6月,他在東京參與設立咨議局事務調査會,8月參與創辦雑誌《憲政新志》。1910年(宣統二年)回國,中法政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在北京政府的活動[編輯] 1911年辛亥革命,任寶山縣議會議長。 1912年,與湯化龍、林長民等人組織共和建設討論會,5月赴北京,任北洋政府秘書,並和湯化龍一起促進各派政治勢力邀請梁啓超回國。同時參與黃遠生創辦的《少年中國周刊》。8月共和建設討論會與共和統一黨聯合改組為民主黨,選梁啓超為黨魁。9月梁啓超回國。11月張君勱發表《袁政府對矇事失敗之十大罪》一文。1913年1月在梁啓超安排下,他以《憲法新聞社》通訊員的身份,取道俄國,赴德國採訪考察。3月入柏林大學專攻政治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二次革命中,他支持袁世凱。 1915年底,他應梁啓超召喚回國,任上海《時事新報》總編、浙江交涉署長。護國戰爭後,張君勱支持皖系的段祺瑞。他跟隨梁啓超,力主與德宣戰。1917年3月13日國務院新設臨時國際政務評議會,他任書記長。1917年7月張勳復辟結束後,他任直系馮國璋總統府秘書長,遭到皖系嫌惡,結果張君勱退出政府。 歐洲留學與反共反蔣[編輯] 1918年(民國7年)1月,他和蔣方震等結成松社。隨梁啓超、丁文江前往歐洲考察,之後留在德國跟隨唯心論哲學家倭鏗(Rodolf Eucken)學習哲學,後來他又跟隨亨利·柏格森學習。1921年12月,他陪同德國哲學家杜里舒(Hans Adolf Eduard Driesch)來華講學任翻譯。 1922年3月在上海參加上海總商會聶雲台和江蘇省教育會黃炎培組織的「國是會議」,起草《國是會議憲草》。1923年2月陪同杜里舒北上京津,在清華大學做了題為「人生觀」的講演,引發科玄論戰的爭論。當時中國馬克思主義興起,他以唯心論批判唯物論。同年回上海任吳淞市政籌備處副主任,在吳淞創辦國立自治學院,併兼職執教於中國公學。1925年國立自治學院改為「國立政治大學」(聞一多曾在此校任訓導長)。1926年與李璜合辦《新路》雜誌。1927年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國民黨勒令停辦。1928年《新路》雜誌被中國國民黨當局查封。他反對蔣介石的一黨獨裁。1929年(民國18年)6月他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拘禁,後經章炳麟、杜月笙斡旋,他被釋放。10月,他赴德國,在耶拿大學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