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通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1月4日 (三) 11:31 由 Oceansid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通典
出生 1859-1915
國籍 中國

人物生平

1859年(清咸豐9年8月生。1889年應曾國荃之邀,任奏牘兼江南水師學堂提調。1896年陳寶箴任湖南巡撫,張在長沙倡辦礦務總局,開礦設廠 。1898年與譚嗣同等創辦南學會、時務學堂、《湘報》、《時務報》 。1900年初在武漢起義失敗。逃往上海,與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發起救國會。不久又創辦上海製造局,廣方言館等。不久又任兩江學務處參議兼編學務雜誌。後在蕪湖赭江監督皖江中學,又到廣西辦實業,在柳州設墾牧公司。其間參加中國同盟會 。1911年廣州新軍起義時曾赴香港,廣州起義失敗後返回上海。武昌起義爆發後,集同志參與光復甦州。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內務司司長及臨時大總統府秘書、秘書處軍事組組長 。政府北遷後解職歸滬,不久退隱湘中。1915年8月4 日病逝。著有《匡言十卷》、《天放樓袖海堂渚詩文集》、《志學齋筆記》等 。

其女張默君嫁邵元沖,日後成為民國名人 。丘逢甲與張通典有交往 。逢甲有詩,題為《贈張伯純通典》(五律一首,1909年作),詩云:"伯子天下士,十年知汝名。相思黃歇浦,相見趙佗城。落日秋山色,寒濤大海聲。九邊田牧計,擊楫送君行。"詩人自注云:"張時辦廣西墾牧" 。

人物軼事

 張通典,附貢生。自幼聰明有大志。曾於浙江餘姚(姚江)學習研究經籍,特別重視明儒之學,很有造詣。愛詩歌,與縣城及近郊青年陳瀚等10餘人結成東山詩社,活躍於清光緒初葉,後概稱「東山十子」。從1884年至1911年先後在兩江,湖廣,兩廣督署及湖南,江蘇撫署歷任奏牘,參議及水師學堂,礦務總局,營務處提調,墾牧公司總辦等到職,倡辦維新事業。   1889年,曾國荃任兩江總督,邀其入幕。任奏牘兼江南水師提調,曾提出經營南洋群島多種策略,如在南洋設立領事,通行輪船艦舶,每歲在南洋游弋,以兵艦保護華僑,振興商務等,得到曾國荃的讚賞。並提出治國方略大綱。   1895年11月張通典參加華興會,轉向民主革命,結交禹之謨、趙聲、秦三立等。   1896年,陳寶箴撫湘,張通典全力相助,為其出謀劃策。倡辦礦務總局於長沙,各州縣設立分局,開採龍王山、水口山及黃金洞等礦,每年收入銀二百萬兩。又創建寶善成機器廠和和豐火柴公司,湘人開始使用電燈和自己生產的火柴。並倡議設立保衛局於長沙,維護全湘社會秩序,為國家設立警政機關之始。   1898年,與譚嗣同、黃遵憲、陳三立、梁啓超諸先生倡辦南學會時務學堂、湘報、時務報於長沙,主張維新變法,海內外名流一時畢集。是時「經濟特科」考試取人才,江蘇總督劉坤一遠道書信邀其入幕,張通典審度時勢,認為為清廷效力不足所為,婉言謝絕。戊戌變法失敗後,六君子殉難,張通典忿然去湖。入張之洞、譚繼洵幕,為其辦理全省營務,編練新軍,任用黃澤生及張紫峰為將,各率一營。於是武漢軍政煥然一新。   1900年,張通典與唐虎臣謀政治革命未成,去上海。與榮純甫、唐才常、章太炎、嚴又陵等發起張園國會於上海味蓴園,倡「保全中國自力之權,創造新自立國」,擁護光緒帝當政。參會者數千人。唐才常失敗後,清廷大肆逮捕革命黨人,兩江總督劉坤一歷來看重張通典之才華,不但不予懲治,反而予以任用。劉坤一死後,周馥繼任,任張通典為兩江學務處參議兼編攥學務雜誌,此期間,張通典在南京創辦了若養政學堂、養正女學、湖南旅寧公學等。   1903年,張通典被舉為代表之一,力爭收回美國攫取粵漢鐵路修築權,歷兩年獲勝。   1905年,受友人推薦,任皖江中學學監於蕪湖,以知恥、立志、好學為校訓,而當時學校教師如蘇曼殊、陶成章等均為知名人士,所以培養的學生多為後起之秀。是年十月二十六日加入同盟會,被地方官及兩江總督端方追查。   1908年粵督張鴻岐得知張通典留心實業,便電請入廣西。張通典知道桂林、柳州等地有廣闊的肥沃的未開墾的土地,於是赴桂,跋山涉水,歷數千里,實地察看,設立墾牧公司於貴縣、柳州,專事墾荒和開發生產事務。後轉廣東肇慶,從事港務。   1911年春,至廣州,正好遇廣州志士舉義。張通典與趙聲等赴香港,會見諸志士仁人,為舉義籌劃方略。舉義失敗後,趙聲等七十二烈士殉難,張通典悲憤交集。是時,廣州城中抓捕革命黨人甚急,張通典通過多種關係,解救十餘人脫險。是年秋,張通典由廣州赴蘇滬,會其女張默君,正值武漢革命震動全國,於是發起蘇州革命,兵不血刃而取蘇州,全稱歡呼,推張通典為蘇州督撫,張一笑不就。辛亥革命勝利後,張通典被南京政府聘為內務司司長,-秘書。張對於國計民生大事提出多種方略,只因當時舊勢力阻撓,難於實行。不久,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張通典隨之去北京就職。未幾,毅然辭職往南,居香港,閉門課子自娛。1914年春,返回湖南,圖謀邀集海外巨資,興辦湘礦業,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未能實現。於是居風景秀麗的回雁峰下,賦詩樂道。數月後,任職湘潭厘金全局。當時湘潭厘金在全省景況最差,每年耗損很大,凡任職者都認為難當此重任。張任職三個月後,反虧為盈,收銀四萬八千餘兩,商民嘆服。是年初夏,湘中水災,張通典親自巡視多路水卡,修堤防洪,但為濕熱所中,積勞成疾,於1915年8月病逝於湘潭厘金局任上,享年五十又七。 張通典有三子四女。長子元祜,畢業於陸軍保定軍官學校,次子元群,畢業於南洋大學,三子元雄肄業於上海尚公小學。長女貞婉,次女昭漢,三女宏楚,四女振亞,均有功名事業。 張通典一生著述頗富。少時有《天放樓袖海堂文集》,壯歲有《匡言》及《志學齋筆記》等。可惜在滬時遇火災,藏稿十之八九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