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远达

张远达 (武汉大学教授)

张远达,男,武汉大学教授。1914年12月19日诞生于湖北省汉阳县,1985年7月24日在武汉病逝。研究方向为群论及数学教育。著有《有限群构造》一书,该书为第一部由国人编写的群论方面的专著。

张远达是一位致力于群论研究的数学家.他的专著《有限群构造》,较系统地阐述了有限群构造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国内颇有影响.他还发表了10多篇论文,主编出版了近10本数学科普读物.他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数学人才.曾当选为湖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张远达

国   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4年12月19日

逝世日期:1985年7月25日

职   业:教师

出生地:中国湖北省

代表作品:《有限群构造》

性   别:男

人物简介

张远达幼年丧母,由继母抚养成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经营米业的商人.10岁那年,父亲将他从湖北汉阳蔡甸带到武汉读私塾,后到汉口一个教会中学(名博学中学)读初中,又进汉口私立江汉中学读高中. 高中刚读了一年,他父亲因病去世.那年张远达才15岁,家庭经济日渐困难.他的祖母,意欲要作为长孙的张远达辍学经商,继承父业.张远达既酷爱学习,又关心弟妹的前途,对于辍学经商这一重大抉择犹豫不决.老师见他好学专攻,很有培养前途,鼓励他克服困难,坚持学下去.张远达和他祖母采纳了老师的意见,决定留汉继续读高中.祖母让他叔父负担张远达一家的生活.

看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一个子女也不在身边,校系领导很着急.1982年夏,趁他外出讲学时,武大又为他的小女儿办理调进武汉大学的手续.他得知后,立即在江西给系党总支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由于他“非常反对”,并“以党籍作保证决不调子女来武大”为“理由”,学校只好把他女儿调到离武大不太远的一所中学.

其实,张远达何尝不疼爱子女?他只不过把拳拳爱子之心化为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患不治之症住进医院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张远达还生怕子女们为他而分心,影响工作.每当子女们到医院看他,他就询问各人的工作情况,再三催促他们早点回去工作. 他同样用自己的烛光,照亮了子女们前进的道路.

人物评价

了解张远达的人说:“他,从不惜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他人.” 十年“文化饥饿”之后,许多青年人有一种求知的渴望.他们希望得到指点.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40多年的张远达,了解青年人的这种愿望,总是尽力去满足. 在校内,学生们找他求教,无论是在教室,在图书馆,还是在路上;无论是本系的,还是外系的;无论是他任课的班,还是他不任课的班,他都耐心回答.在校外,有些青年找不到人辅导,跑到张远达家里请教.1980年以前,他家只有两间小房,找他的人,有时挤满了房子.这些青年,不但在这里得到知识,而且得到动力.张远达的那股热情,温暖着他们的心,鼓舞着他们去追求高尚的目标.

有一次,张远达把一大包材料交给一个研究生代为转交他人.这个研究生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部书稿.作者是一位中学教师,寄来请张教授审阅.研究生一页一页往下翻,吃了一惊,在张远达审阅过的章节,原稿上的笔误,不合规定的数学表达方式,推算中的疏忽和错误,一一用红笔改正过.翻到后面的习题答案,他又吃了一惊:有几处,[1]也用红笔改过.如果不亲自演算一遍,能发现这些错误吗?

张远达常说,自己直接培养的人才总是有限的.因而在百忙之中,他还热心于科普读物的写作.他先后为青年学生撰写、出版了《怎样学习几何定理》、《谈谈学习三角》、《运动群》、《循环小数》、《逻辑代数初步》、《有限域》、《浅谈高次方程》等书.1981年,他主持、组织编写了一套供中学教师和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中学数学丛书》.作为湖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主持学会日常工作,直接参加湖北省、武汉市中学生数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和讲课、命题、评选等工作. 张远达没有节日和假日.1980年暑假,他应邀到河南讲学.1981年暑期,他为外单位举办数学进修班.1982年,他又冒着酷暑去江西上饶讲课.他的老伴跟他谈家务,他嫌她啰苏.校医院请他去检查身体,他说挤不出时间.可是,为了别人,他不顾严寒酷暑,不惜迢迢千里.“工作,就是我的乐趣.”张远达常常这样说.

出版图书

《有限群构造》是198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远达。

《有限域》是1985年5月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远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