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煌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
张煌(1880—1931),字星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80年出生于山西省赵城县枣坪村,自幼勤奋好学,1905年考入山西陆军小学堂。1907年春,被山西陆军小学堂选送成绩优异者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1910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五标第一营三队队官。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太原起义,任奋勇队长,击毙山西巡抚陆钟琦。后任山西民军第一标标统,随东路军总司令姚以价进驻娘子关,抵御前来镇压革命的清军。1912年5月至1913年2月任平阳府镇守使,后前往陕西。1921年回晋经商。1931年因病逝世,终年51岁。
张煌 | |
---|---|
出生 |
山西省赵城县枣坪村 | 1880年1月1日
逝世 |
1931年1月1日 山西省赵城县枣坪村 | (51歲)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革命家 |
参加同盟会
张煌(1880—1931),字星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80年出生于山西省赵城县枣坪村。其父张廷椿,字寿卿,幼年学商于当地富户马牧许家当铺,因精明耐劳,未几即为跑外之人。东家家事皆委其办理,清朝开年,已升为许氏商号总掌柜。民国初年,县议会复会,公推张廷椿为正议长。
传说在张煌出生时,炕上出现一条大红蛇,全家人惊恐万状。张廷椿急忙叩头求神保佑。果然那蛇抬起头悠哉悠哉地走了。全家人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地一位先生说,这红蛇是孩子的星宿,日后必成大器,又屈指一算,此儿命中缺火,逐取名叫张煌,乳名蛇娃。
张煌果然不凡,从小就胆大好玩,经常集聚一群孩子,自立为王。打打闹闹,每每称雄。一次率领一班顽童爬在村庙里佛头上掏麻雀。为此其父还狠狠地责打了他一顿。稍大一些,其父将张煌送到马牧许家私塾读书,并聘名师指教。张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西陆军武备学校。1907年毕业后又被保送到保定陆军速成学校继续深造。在此期间,由于受到了孙中山先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思想的影响,张煌在学校组织其他学生掀起了剪辫子运动,开始有些名气。
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张煌被分配到陆军八十五标,任一营三队队官,并在1910年返回洪洞赵城,亲自招募新兵数百人。这些洪赵人民的优秀儿女,在尔后的辛亥起义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在这期间,张煌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开展反清革命斗争,为中国的新生而努力着。
太原刺巡抚
时值清朝末年,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欺诈压迫。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义成功,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太原军民高举义旗,公推姚以价为起义司令。姚很赏识赵城人重义好勇的名声,特地委张煌为奋勇队队长,负责攻打抚署衙门。
1911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八)革命军宣布起义。起义军荷枪实弹从狄村大营盘出发,直达新南门外,等城门一开,大家一拥而入。张煌带领部队奋勇向前,姚司令亦在后面跟着。经过海子边,桥头街,柳巷,张煌喊一声“跑步”!大家立即紧张起来,一口气跑到巡抚衙门。张煌命令杨绍震(赵城人)带一排弟兄守住门口。他带领张文达、杨彭龄等数十名弟兄冲进巡抚大堂,此时,满州城方向枪声不断,张煌手持利剑,直向大堂后院驰进。几个弟兄紧随其后,不离左右。进入主院,张煌厉声高叫:“大帅在哪里?大帅在哪里?”听见呼声,从北屋出来一长者:“我到山西未满月,并没有做对不起山西人民的事!”张煌知道是巡抚。让他说反正的话,他默不作声。张煌大怒,向他当头一剑,弟兄们从旁连击数枪,巡抚倒地身亡。这时又从东屋走出一位身着军服的青年,他气呼呼地说:“你们这是造反!”张煌也不答话,迎头又是一剑,士兵们又连击数枪,那青年应声倒地。(陆钟琦之子陆光熙)张煌率众外出。刚走到大门外,正好协统谭振德坐着铁轮人力车由东而来。下车即喊道:“你们造反了!你们造反了!你们是哪一个部分的?”张煌应答:“我们是起义的革命军,你随不随?”谭答道:“你们反叛,我不随!”张煌厉声高叫:“你即不随,给我闪开!”说着当头一剑,士兵们又是一阵排子枪。谭登时毕命。张煌就地集中队伍讲话:“弟兄们,统治山西军队的清朝巡抚,协统都被我们杀掉了,咱们的革命大事就算成功了。以后的责任就是按抚百姓。清朝的大吏在太原的还有藩台,这是文官,用不着动武。咱们进藩台衙门不用打枪。”讲罢,又率众冲进藩台衙门。藩台王庆平,已吓得上了吊。张煌命士兵割断绳子,将他救活过来,并安慰数句,即率队出来。张煌又命令张文达回营盘拉钢炮协助打满洲城。义军奋力攻打,旗人纷纷溃退。革命军很快占领了满洲城。张煌带人四处巡查后,又到咨议局参加会议。选举阎锡山当了大都督,温寿泉当了副都督(洪洞人)。
血溅娘子关
为阻止清军入晋,阎锡山、温寿泉委任姚以价为东路娘子关固关前敌总司令,张煌为娘子关固关守备司令,率领部队连夜出关。
九月初九日,张煌率部队开到娘子关乏驴岭下,令一部分官兵守关,他自率领其余官兵攻占子关东南十五里的旧关。守军是申洪吉的巡防部队。双方一接触,义军士气高涨,勇猛冲杀,巡防队招架不住,纷纷溃散,新军很快占领了旧关。十日,张煌派右队队尹太均率本队官兵驻守离旧关五、六里远的清岩平,沙河口。几天后,姚以价又派人携带一门炮,增援旧关。
太原起义成功,清廷十分震惊,先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任山西巡抚,率军入晋。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日本人士官学校留学生,早年参加革命。他明里与革命军相峙,暗中却与革命军联系,又联络第二十镇张绍曾,第五镇靳云鹏,会师北京,扫除清廷,以图革命大业早日成功。
不料袁世凯用重金收卖了吴的旧部周符麒、卫队长马惠田,于十一月六日将吴禄贞刺杀于石家庄火车站。而使这次行动化为泡影。 清廷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第三镇兵前往镇压。三天后即到乏驴岭下,开始向娘子关进攻。
卢永祥率领的三镇兵,乃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青壮年组成,素以剽悍凶猛著称。守军司令张煌早闻其名,不敢轻敌,加紧时间训练新招募的洪赵二县新兵,将他们编为霹雳队,敢死队。并由哥老会头领杜登山,李海杰,晋得胜,王成林等,担任各队正副队长,日夜防御乏驴岭下。张煌自带正规军布防于雪花山,余部固守娘子关。其时,姚以价因对阎锡山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并愤然离晋,南走汉口。防御娘子关的重任自然落在张煌肩上。
当时山西守军只有阎锡山标下的两营,黄国梁标下的第三营,炮兵营,和杨彭龄的勇死队,兵力不过一千多人,而清军却有5000之众,显然众寡悬殊,双方激战数日,各有伤亡。
张煌率精锐民军五百人夜袭敌营,双方数小时,民军败退乏驴岭。 十二月九日卢永祥架炮欲攻乏驴岭。杜登山、李海杰大怒,亲率数十名武艺高强的民军从岭上飞奔而下,强行夺炮激战甚烈。
次日,卢永祥见乏驴岭易守难攻,守军士气高涨,便绕道西进,进攻雪花山,迂民军伏兵,双方从清晨三时战至下午一时,伤亡都很惨遭重。民军大败,张煌率众退守娘子关。 十二月十二日,三镇兵云集娘子关前。先用山炮猛烈轰击,刹时间,山摇地动,房倒屋塌。此时民军弹尽粮绝,仍然与清军顽强拼搏……一批一批倒在血泊中。三镇兵潮水般冲进娘子关。
张煌在娘子关战斗中被炸飞的石头击伤头部,犹自死战,被部下杜登山,李海杰强行拉下火线。最后只好烧了粮台,破坏了路轨,率余部退回太原。赶到榆次时,榆次县长告诉他阎锡山已于前两天放弃了太原,逃往晋北去了!张煌只好改变行军路线,南下河东。
镇守平阳府
娘子关失守,清军长驱直入,卢永祥率三镇兵,一路烧杀抢掠,直扑平阳。 时张煌养伤在家,听说卢军暴行,勃然大怒,他决心重振旗鼓,誓与清军血战到底!首先杜登山,李海杰率一营旧部来投。张煌将其按置在洪洞城内火神庙里。不久又有汾西李学纯,陈绍先,霍县阎志思带数百人来投。还有洪赵两县哥老会数千兄弟也纷纷参仗。张煌从中挑选青壮年千余人,将其编入霹雳队,敢死队,义勇队,自强队。悄悄地将民军埋伏在霍州老张湾,等敌兵一到突然出击,将北洋三镇兵第五协骑兵营消灭大半,又与赶来的增援的清兵激战数小时。并抽调精兵夜袭敌营,击毙清军管带一名,士兵百余人,然后缓缓南撤,并沿途设下多处防线,使卢军处处受阻,处处挨打,把个卢永祥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誓与赵城军民不共戴天,此次行动虽未能阻止卢军南下,而其英勇善战,保境安民的精神却不可泯灭。
这年腊月南北议和告成,清迁被迫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任步兵第七团兼潞、泽、辽、沁帮司令的张煌正办理赵城受灾事宜得知临汾城中巡防兵突发哗变,祸及满城百姓,其害甚于卢军。立命杜登山,李海杰率兵一营为先锋,自己亲率主力随后继进。 杜、李二人率军先至临汾城下,城中乱兵听说是张煌的部队,先自吓破了胆,等到张煌亲率大军兵临城下,乱军已无斗志。张煌一声令下,杜登山,李海杰率百余名武艺高强的民军、穿奔纵路、攀梯牵索、登上城头,四面砍杀,乱军刹时慌成一团,纷纷溃退。杜登山等人打开城门,张煌率兵潮水般地冲进临汾城。
临汾巡防兵,听说张煌进了城,纷纷投降,张煌以势如破竹之势将乱兵全部包围缴械,将主犯数人,就地正法,并将所掠财物一一退还失主。又张贴布告,安抚百姓。兵变很快平息。张煌威名大震。
不数日,张煌奉命将乱押解太原,临汾百姓得知,环跪遍地,洒泪泣别,张煌亦十分感动。
阎锡山重任山西都督后,为嘉奖功臣,更兼临汾人民再三请求,于一九一二年五月任张煌为平阳镇守使(后改为晋南镇守使),辖一个混成团。坐镇平阳,管理晋南军政要务。平阳人民听说后都欢呼雀跃,额手相庆。张煌上任后,励精图治,惩恶扬善,很快就把一个百孔千疮的临汾城治理的井然有序。
阎锡山重新统治山西后,对袁世凯百般恭维。对革命同志凶残破害。张煌性情刚烈,绝不趋炎附势。并当面斥责阎锡山,多次使阎当众出丑。阎怀恨在心。将张视为眼中钉,急欲除之而后快。他多次苛扣晋南军晌,并暗中上书请袁的亲信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将张煌折职查办,以除后患。袁世凯准奏,张煌闻报后,为勉遭毒害,便连夜出逃,奔走陕西。
焚香祭英灵
袁世凯阴谋称帝后,不久便在全国军民的一片声讨声中暴死身亡。阎锡山独手揽山西大权,急欲培植个人势力,遂将董崇仁撤换,另派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张培梅为晋南镇守使。张上任后又将杜登山、李海杰等一班赵城兄弟一律撤职,遣散回家。
杜登山、李海杰愤恨阎锡山的残暴统治,又传闻张煌被害身亡。再也按捺不住。便高举“反阎”大旗,招集旧部百余壮士,先攻占了安泽县城,企图以些为基地,占领晋南。与阎分廷抗礼。张培梅闻讯急派重兵,前往征剿。将起义队伍打散,杜登山出逃、李海杰被捕,张培梅又大肆杀戮洪赵无辜群众八百余人。被迫外逃者六、七百人,真是骇人听闻。
再说张煌出逃,颠沛流离于陕西、河南、河北之间达七、八年之久。幸赖军校同窗,昔日好友陈树藩,狐礼森等人相助,才勉遭冻馁,保全了性命。
1921年张煌重返故里——马牧村,才知爱妻自他出走之后,忧愤成疾,染病身亡。长子鹏翔,次子鹤翔,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触景生情,不禁百感交集。
张煌返里,数日间亲朋故友相继来访,始知阎锡山、张培梅屠杀洪赵乡亲,多少亲密战友都死于他们的屠刀之下,不禁努火中烧`,拍案而起,径直独闯镇守使衙门,大骂张培梅,“血债累累,罪恶滔天!”并大叫:“张培梅,你把老子押解太原,让世人知道,我是被阎锡山害死的!”张培梅素敬张煌为人,免犯众议,如有人强行,就让我先死,并声言:“洪赵惨案,小弟是奉命行事,望兄见谅”云云。张煌愤然离去,口中依然骂不绝口。
回到乡下,张煌仍余怒未消。张培梅自觉理亏,亲自到马牧张煌家里拜访,并当众给张廷椿瞌了三个响头,口中连称;给但父大人请安!
许家为借重张煌威名,便邀张煌合伙经商。在临汾开设绸缎庄和数处商号,在洪洞开设钱庄和商号。并自制钞票,生意十分兴隆。很快张煌由一个手头拮据之人一跃而为一方巨富。购置土地、大兴土木、扩建庭院,盖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私宅。
1922年冬,经人说合。四十二岁的张煌与十七岁的赵城民女卢仙云成婚。卢女士知书达理,性情温柔,聪明贤慧,深得公婆钟爱。张煌也感到十分欣慰。十年间,卢氏连生一子三女。子名豫翔。三个女儿依次是京翔、平翔、月翔。一家人和和气气,生活过得十分美满。 张煌在自家客厅中堂摆设了一个高大庄严的佛龛。将辛亥跟他出生入死、或阵亡、或屈死的洪赵兄弟的姓名一一写在牌位上,每日晨昏祭祀,从不间断。他对众多弟兄的灵位焚香叩头,默默祈祷:“各位弟兄,你们跟随我张某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流血牺牲,为国捐躯,生不能受我张煌半点恩惠,死也要饮我张煌三杯薄酒。祝各位兄弟灵魂早日升天。来世再随我上马杀贼,扫清妖雾。”说罢痛哭不已。 张煌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对死难遗属,百般照顾,对穷困百姓,尽力相助,一时声誉鹊起,四方钦敬。
英雄叹穷途
大凡人在富贵之时,周围总有一些势利小人吹牛拍马,阿谀奉承。有一位江湖术士自言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他乘张父病危之时,声称:“陈村百亩园有一块风水宝地,谁若能占用,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绵绵不断。”张煌半信半疑,那人又说:“那块宝地,白天百鸟朝凤,晚上夜明珠闪光,我带你亲自勘察。”张煌随那人去看,果然如此。其父病故后,遂葬于其地,不过随后带来的不是福,而是厄运迭至。
原来此人为骗取张煌信任,伙同他人早已作了手脚。他先派人把几袋谷种撒满沟沟梁梁,鸟类见了,自然飞来觅食。张煌看时,只见满山遍野,尽是鸟雀,鸣鸣啾啾,上下飞舞,真是百鸟朝凤! 到了晚上,同伙又手提马灯,站在对面的树林里,等张煌一到,他们就把灯芯拧开,上下晃动,忽左忽右,在对面山头望去,果然几点亮光,闪闪烁烁,到近处去看,那人早跑的无踪无影。张煌深奇,自然受骗。
阎锡山在太原听说张煌返回赵城马牧,并开设商号、钱庄发了大财,又祭阵亡将士,心存异去。“养虎为患,岂能不除!”速派密探严密监视。
军阀混战,兵连祸结,各种苛捐杂税,纷沓而至。百姓叫苦连天!阎锡山继续扩大充军备,庞大的军费开支,沉重的压力在山西人民头上。他又花样翻新,严禁私商出钞,并派宪兵,专程从太原赶至晋南。将张煌在临汾、洪洞的钱庄、商号全部查封,强行没收。
张煌闻知后,气愤填胸,多次赴并去找阎锡山论理。阎只是避而不见。气的张煌在都督衙门破口大骂,阎只装作没有听见,张煌只好无功而返。回到家里,只见众多诸户,手持存票,挤作一团,院里还传来汹汹人声:“张老爷,我们相信你,才将血汗钱存入你的钱庄。”“我们老老少少可怎么活呀!”张煌闻听,五内俱焚、头昏目眩:“用张家房产土地折价抵债,绝不愧对父老乡亲……”说罢,突然昏厥过去。
醒来时,只见张煌躺在白发苍苍,七旬老母的怀中。只见老母老泪纵横,轻抚煌儿:“煌儿,醒醒,煌儿,醒醒……”张煌双目徐徐睁开:耳听老母呼唤、爱妻涕泣、幼儿环哭。不禁心如刀绞,住事如烟,尽在眼前,想起辛亥年间,高举义旗,首闯抚署,戎马半生,颠沛流离。诸多弟兄死的好惨!眼下商号、钱庄被封,十余年心血化为乌有!又见债主逼门,如临水火……啊呀,张煌长叹一声,口中大叫:“百川!百川!”再次昏厥于老母怀中,再也没有醒来,终年51岁。
张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怀念与遐想。